这是皆大欢喜的事,应该让所有人都知道。 王茂琳把接待结果详细汇报了一遍,特别提到这个月底,对方就有一个五十多万的订单,准备交给他们做。 她已经让杨涛安排人做好样品,让跟单员带回去了。 “样品的事,你跟他们交待清楚了吗?”叶纤红提醒了一句。 外贸公司对品质方面的要求非常死板,大货生产时,一切会以样品为标准,如果到时有误差,就算质量再完美,也会判不合格。 上次她就专门跟王茂琳讲了一遍,防止她打样时,太追求完美。 “我跟杨涛以及设计相关的人,都仔细交待了。”王茂琳做事还是非常细心的,连忙回答道。 如果因为自己的疏忽,让生产受到影响,那她怎么接受得了? “那我就放心了。”叶纤红笑着点点头。 于是大家开始放开拘束,一起喝酒聊天,不再谈工作的事。 这也是大家最喜欢的地方,在叶小姐手下做事,非常放松和自由,只要干好工作,不会给你额外的压力。 不像有的地方,有老板在,就会比较压抑。 “买下工厂的事,你准备派谁去办?”乔昌智抽空小声问道。 “当然是你去。”叶纤红笑道。“这是公司的大事,茂琳姐他们都代表不了公司。我最近准备去一趟滇省,对这样的事没兴趣,也没精力去管。” 只要定好大致的价格,交给他去具体操作最好。 既锻炼了他独立处理一件大事的能力,也让大家看到自己对他的信任。 “行。”乔昌智也不矫情。“一定顺利把这件事谈下来。” 吃完晚饭,其它人都回去,只有乔昌智谢建奇和王茂琳留了下来。 她现在最倚仗的就是这三人,至于其它人,还达不到他们三人的高度,所以暂时无法加入进来。 “这两天,乔总会去余杭,把那家工厂买下来,以后那边就是我们在余杭的基地了。”叶纤红说了自己的打算。 “外贸加工和自产自销要分开吗?”王茂琳问了一句。 工厂规模大了,用什么方式管理,也是一个问题。 等那边买下后,只怕会有两百个工人了,那样的话,需要考虑管理模式了。 第七十七章工厂调整 有的企业习惯用大车间的模式,进行生产。 把工厂照工序,分为几个大部门,一个部门加工结束后,交给下一个部门,这样既便于分清责任,也容易控制生产进度。 有的企业则借用岛国的丰田模式,把产品做成一条流水线,这样连贯生产的好处是,效率最高,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能改进。 不像大车间模式,等发现问题,前面工序已经完成了,浪费人工不说,还会造成大量的物料浪费和报废。 “你的意见呢?”叶纤红没有说出自己的答案,反问了一句。 “如果是以前,我肯定支持大车间模式,毕竟这样的管理方式我熟悉。”王茂琳回答道。“不过你一直追求流水线式的管理方式,我觉得这样确实比大车间更先进,所以我支持用流水线生产。” 不管用什么方式管理,只要对企业的发展有利,她肯定会支持。 “那就用流水线方式生产。”叶纤红一付从善如流的模样笑着回答。 既然自己有最先进的管理模式,为什么还要用落后的方式去管呢?自己又不傻。 连茂琳姐也看出了这样做的好处,看来她的管理能力,也提升了许多。 “不过怎么分,还是个问题。”王茂琳有些头疼地说道。 到底多少人一个组生产,才是最有效率的,这个问题她一直想不明白。 “这个你不必担心,慢慢摸索就行。”叶纤红倒不想给她太多压力,所以劝慰了一句。 前世工作过的电机厂,倡导的是一只流生产,有技术人员拿着秒表,在每个工位计算单件加工用时,这样一来,每个工位安排多少人,才能保持平衡和效率,就非常精确了。 而服装企业显然没法精确到这一步,所以不可能搞一只流。 只要大体保持平衡,叶纤红就满意了。 “那暂时就分为两条组,每组设一个组长,辅助杨涛管理,你觉得怎么样?”王茂琳建议道。 因为自己的离开,杨涛的工作量比较大,工厂和市场两块都要管理,不可能一直在生产车间。 如果有人帮他把具体的管理抓起来,那他就有足够的精力,去抓大局了。 “没问题。”叶纤红想了想,回答道。 这件事暂时这样定下来,等工厂买下来后,再通知杨涛去执行。 当然到时王茂琳还得再M.IYIGUo.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