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人)”,从而推翻了元政权。 在元代,蒙古人对民间集会,也就是汉人的群体性事件控制极严,也特别害怕,只要汉人们聚在一起那必将以各种名目拆散开,真的以各种名目。独裁统治都是要把被统治者分裂成单独的个体,让这些个体陷入各种恐慌中…… 于是,朱元璋便利用八月十五“走月”送月饼的习俗,将约定起义时间的纸条包在月饼里送出,从而完成了起义总动员,“送月饼”风俗也因此在明代得以广泛流行。 当然,还有另外一说,送月饼“杀鞑子”,是吴王张士诚想出的主意。 这些说法汉唐集团懒得去考证,只想说一点,如果一个统治者运用了某种技术手段也好,方式方法也好,取得了政权,那么他一定会反过来禁止或严密控制再有人用同样的模式……这一点,可以从朱元璋对户籍和流民控制得有多严格来看出。 因此,如果以上的传说是真的,那么走月的活动早就被禁止了,哪里还会有送月饼的传统了? 再说了,传个信儿而已,编个像鸡毛信那样的传奇故事岂不更好?哪里用得着费那么多成本?当月饼烤制不花费钱啊。 第二百一十五章 效率就是银子,就是马票 杨童生此次主动前来王家走月,是有自己目的的。 一来,杨童生早听说过小王四已经被汉唐集团的人罚没为奴……这倒不算什么,这是以前大陆上常有的事情,但是竟然能让他去上“小学”……这一点真没有想到。还没有想到的是,他们汉唐集团竟能把诸多人种杂放在一起,共同教育……明人不必说,土著,红毛蕃人,土著和红毛蕃的杂种也都放在一起……这岂是有教无类的本义?! 二来,小学既是研究文字训诂,怎么又加以杂学?他听有娃子高声背诵九九歌,继而背诵大九九歌……难道他们汉唐集团想将这些娃子全都教成行商之人?! 实在令人费解……于是他索性亲自上门探询个究竟。杨家刚来这里不几年,没有合适的娃子送赤嵌小学去。 王家家人连忙把刘童生请到上座,王三连忙用这次带回来的好茶,沏好献上。 杨童生摆摆手,示意他们不要着忙,便急着开始询问起小王四了。 “我且问你,小王四,你可知何为文字六书?” 小王四立刻站了起来,大声说:“王四知道。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也。” 杨童生满意地点点头,不仅仅因为小王四知道六书,更因为他还知道应对有度……长者问,高声答。朱子《小学》中尝有言,“小学宜兴全体,文字仅其一端。洒扫、应对、进退,未尝不可谓之小学”。 如此,看汉唐集团现在所做所为,大善。 “文字能写者,几何?” “常用汉字八百,我已经会写其中的二百……能认出的有四百!” “何为常用汉字八百?” “范老师亲口说,没他妈的时间一课一课的教,就这些字,不会写就打手心!” “……” 呵,呵,杨童生干笑了几声,道:“为人师者,要求弟子严格些,未必是坏事,你且写几个字,让我看一下……” 王四从书包里找出铅笔,又找出一个怪怪的书本,此物竟是上下翻页!只见小王四信手横着写到:我爱我的家,我爱我的爹娘,我爱我的哥哥。 杨童生接过来细细察看,他知道汉唐集团的人是横写,而且从左到右……那铅笔之物也是见过,书写之物而已……他看完三行字,心中一笑,小学,初识人伦之爱未必不可……只是这书本为何要有十字方格?也许是规范学生的字体…… 他又翻了翻前面,果然不出他的意料,汉唐集团的人都是用草书、行书中的简体字来教学生!不过,这些人等又不是参加科举,写些俗体字,倒也无妨……大明早不开科取士了,听说北方的鞑子倒是开了科举…… 王家人看着杨童生的脸色阴晴不定,都有些担心。没想到杨童生却一下子露出了笑脸,说道:“王四,这字写得好,将来必是大才……你可背得下大小九九歌?” 小王四骄傲地挺起胸膛,说:“王四背得下。一一得一……一十九乘一十九得三百六十一!” 王家人露出了高兴的笑容,小王四定会成为大才,杨童生都是这么说的,他会的这些都是学问啊。 杨童生捋着胡须满意地说道:“好个聪明的王四,甚好。不过你可知这九九歌的来历吗m.iyiGUo.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