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而外面桑树林依旧由赵大夏跟赵铁子俩人看顾,河滩地跟山头那块的生意,则有赵二石亲自管着。只是平日里,也会让林大海跟朱方六轮流过去监督。 其实自打河滩地那边鸡鸭跟鸭蛋的生意谈妥以后,不仅是县里许多酒楼会来要货,就连一些大户人家的采买也会来打听。除去崔玉给的折扣之外,最重要的便是各家的采买管事儿都有油水可捞。 一般能坐到采买管事这个位置的,哪个不是眼里见水的?从赵家买东西,既新鲜又能省钱得了主家的奖赏,还能扣下一些塞进自个的口袋,他们自然是乐意之极的。 随着麻鸭跟肉鸭出栏量的增加,还有鸭蛋跟鸡蛋余留越来越多,赵二石也开始带着朱方六去四边镇上谈生意了。毕竟按着崔玉的说法,酒香还怕巷子深呢,就算有许多酒楼人家慕名而来,但到底还是少数。 这么一走,可就出了问题。那往镇上跟县里送货一般都是用骡子车,如今赵二石跟朱方六去谈生意,自然也要赶着车去,所以家里送货的事儿就耽搁下来了。 可是那些原本忙得连轴转的生意,一旦停下来,家里每日可就都得承担损失。为此,赵二石又去镇上买了个牛车跟驴车,相互倒换着送货。 也亏得赵家前院当初留的空大,只用了一日的工夫,几个人搭手又加盖了俩牲口棚子,也算是解决了送货的问题。 说起来,也亏得有朱方六的帮忙。不说别的,他这么些年在官家的经营做不得假,虽然又人眼红陷害,但在剿灭附近山寨土匪的时候,也在各处结识了不少人。有酒楼茶肆的,也有员外跟大户。那些人虽然许多看似不起眼,不过在做生意上倒都是门路。 就这么着,那些个在商场上混迹了多年的人,原本只是想给朱方六个面子见见人。可一听到赵家给的利益,还有他们能从中得的好处之后,都觉得这门买卖值当的做。 商人重利,有利可图的事儿,自然是不会错过的。一来二去的,竟然也把赵家的名声打了出去。 为此,崔玉跟赵二石决定干脆就给自家的生意弄个名号,也省得日后总赵家村河滩地河滩地的叫着。思来想去的,干脆就挂名赵记了。 还真别说,虽然赵二石没学过商,可随着各处跑着谈生意的经验增加,他倒也学了不少。自家的蚕丝如今还是附近的独一份,加上村里人虽然学了但大多质地不如自家的好,而且全村的产量还不若自家的多,所以这份商机可是明打明的。 虽说如今家里跟如意坊的生意做得很稳妥,可外面人大多只知道如意坊,并不知道他们赵记蚕丝。这可难住了赵二石,也让崔玉跟着着急了许久,最后还是跟大伙儿商量了,要不干脆每次送货时候打了包装跟标记,就打赵记的牌子。 赵二石得了这个招儿,又跟如意坊的石掌柜商量了一下,而且愿意每两蚕丝退让五文钱的利。这样倒也谈成了。当然,石掌柜的如意坊往外倒手的时候会挂一句赵记,可对于那些蚕丝成品,却还是打着如意坊的招牌。 而酒楼里购置鸡鸭的生意,对方倒是并不看重挂什么名号。就这样,虽然没有店铺跟商行,但赵记也算是立起来了。 而崔玉并没有亲自去打理那些事儿,她现在可是忙着带人拾掇刚刚盖好的土坯屋子呢。要是真的种蘑菇,就要在秋收后就准备好料,秋末之前就要养好地膜,等到入了冬,就能种第一批菌丝了。 拾掇好那一排土坯房以后,崔玉就让人把麦秆、玉米秆、牛粪还有油渣跟自家老院子里发酵的肥料都混到一起。别看这块地方不小,但赵家如今在村里的人情更多。不少人家听说他们需要麦秆跟玉米秆,或多或少的都送了一些过来。 而牛粪跟肥料,更是你家一担我就一桶的往过提。 秋收刚完,崔玉种蘑菇的主料就备的齐全了。让赵二石寻了许多干枯的木头半埋在地里,然后又捂上茅草,这事儿也就妥了。 因为家里如今扩了了生意,许多银钱并不是现结算的,而是按月,所以赵二石跟崔玉从李氏那借来的五十两银子还没还上。不过陈木匠那的二十两倒是给了,也是想着他成亲后跟李氏的日子能快活一些。 家里家外的事儿都安排好了,崔玉才去看了看水汪养的鱼。有了林大海这把好手在,加上桑基鱼塘本来就是个好模式,池塘里的鱼自然很是肥硕。 别看才养了不到五个月,那些小个的也有二斤左右了。就等个头再大一些,就能往外卖了。m.IyIGuo.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