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七十年代喜当妈[穿书]

第63节


人喜好决定的。

    后山村虽小,受到外界的影响也相对少一些,但是当时乡里强行要求每个村里必须有被揪出来斗争的地富坏典型,所以大队干部也不得不选择了一家相对富裕的提出来,于是这家人的生活一下子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赵丽芳那几年也是小心翼翼地求生,观察到了不少细节,配合上老两口的讲解,有很多谜团都被解开。其中跌宕起伏的情节,人生命运的转折,真是比还精彩。

    赵丽芳说到“现实比还精彩”的时候,老太太突然问她:“丽芳啊,你不是说要写咱们村的书吗?我来的时候,村里的社员们可都在问呢,你写好了吗?他们可都想知道,你把他们写成什么样儿了。”

    呃,她只写了一篇调查报告,并没有着重塑造乡亲们的人物形象啊。

    “这要是真的写出来,咱们后山村是不是就出名了?”老太太还在念叨,赵丽芳心中一动,突然有了一个念头,除了调查报告之外,她也许真的能够写一本出来?

    在这个时代,即将出现一批被称为“伤痕文学”的作品,这是一种时代文学现象,主要描述了知青、被迫害的官员和城乡民众在那个特殊时代不堪回首的经历,记录了那个时代给人们心灵留下的深深伤痕。

    《红旗乡的社员们》,这个标题一下子就跳到了赵丽芳的脑海里,让她想起了《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这本着名的农村伤痕文学。

    她在后山村生活了多年,脑海中那些人物形象根本不需要多想就栩栩如生,他们的家庭、经历、立场,全都清清楚楚地存在于她的记忆中,加上当时为了调查而做的记录,资料都是现成的。

    赵丽芳先列出了主题:以红旗乡社员们的悲欢离合,反映这十年给他们带来的伤害和灾难,以此直面历史真实,反思大运动的错误路线。

    主要写作手法还是她习惯的以小见大,将目光聚焦在后山村这个偏僻的小山村中,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几个人物,关注他们的命运变化,将一个个本来完全不应该出现的悲剧展现在读者面前,折射出整个国家和社会的政治发展,反映出整个时代的风云变化。

    赵丽芳准备写九到十万字,每一万字一大章,按照起承转合的发展,定好小高潮和大高潮,一一填补高潮之间的联系情节。

    也许是因为她对后山村的社员们太熟悉了,所以在选取人物和故事素材的时候几乎没有阻碍,一切都如同行云流水一般,自然而然地从她的笔下倾泻了出来。

    一直到熄灯,赵丽芳才意犹未尽地收起了笔上了床。

    躺在被窝里,她还在心中构思着,比平时入睡的时间晚了一个多小时。第二天早上起来,给自己水杯里加了一滴灵水,整个人才恢复了精神。

    周一的前两节课是古代汉语,她们和文学系、哲学系一起在阶梯大教室上课,必须去早点才能有好位置。赵丽芳和何玲玲、曹晓燕一起吃了早饭,提前一个小时就到了教室,即使如此,前三排中间的位置都已经有了人。

    茅爱红来得更早,她占了第一排左边的几个位置,向着赵丽芳她们招手,解决了她们的座位问题。

    给他们上古代汉语课的老师是一位着名教授,在赵丽芳所在的那个年代里,他编着的古代汉语教材是所有中文系本科生必读、考研必考的那种。

    赵丽芳坐在教室里,听着他微微有点南方口音的普通话,很有一种梦幻感。

    所有人都聚精会神地听着,笔尖在纸上滑过的声音是教室里最大的动静。赵丽芳听得还是比较轻松的,毕竟她当初就是古代文学专业的硕士,专业课成绩很优秀。

    因为对这门课程比较了解,她的笔记就写得十分精炼而又全面,释例全都记了下来,还加上了自己的一些心得领悟。下课时候,挨着她坐的卢月娥看了就不舍得放开手,几乎全都抄到了自己的本子上。

    两节课讲完,老师布置了一个小作业,夹着讲义离开了教室——是的,他们现在还没有统一的教材,这门课用的是老师的讲义。赵丽芳看着其中熟悉的内容,心M.IyIguo.nET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页 七十年代喜当妈[穿书]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