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乔俊林一起鼓捣起了指南针,只可惜他俩都不是专业人员,做出来的成品都比较简陋,也不能确定是否可以长时间使用。 这回衡致过来了,听了罗用说起指南针这个东西以后,他便一股脑儿扎了进去。 另还有几名弟子与他帮忙的,罗用也常常过去指点意见,看着他们干活,有时候自己也要上手。 外头的茶叶减价大促销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师徒几人便在县衙后头,整日里叮叮当当的,做着匠人活计。 除了指南针,罗用还打算画些地图,一个没有地理知识的人,即便是给他一个全世界最好的指南针,他也根本不知道自己该往哪里走。 隋时,裴矩曾为隋炀帝绘制《西域图记》,其中囊括了胡商们的几条行商路线,以及西域四十四国山川河流风土人情,这本书现下不知生在何处,罗用在短时间内,应是无缘得见。 除了指南针和地图,还有语言也很重要,来大唐经商的胡人大多精通汉话,而汉人却嫌少有会说外语的,不会外语的话,一走出去那就是个睁眼瞎。 没错,就是走出去。除了被动地接受胡商们带来的信息,罗用希望大唐这边也能有一些人走出去,到广褒的西域世界去寻找利润,开拓眼界。 这也是这一回唐俭到来以后,罗用与他说的第一件事。 茶叶买卖固然重要,但改变眼下唐与西域各国胡商在贸易过程中的被动接受局面更加重要。 罗用与唐俭言明了自己的计划,唐俭听闻之后很是震惊,他一早就看出来这离石罗三郎的眼界较之常人宽广,却没想到竟然宽广到这般境地。 然而这件事却并非唐俭能够做主,他也知道要做这件事,其中难免会牵扯到许多利益结构,还有那朝堂之上的治民之策。 在经商一事上,中原王朝向来都是采取的重农抑商、胡汉有别的政策。 当权者对胡商采取怀柔政策,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吸引西域各国胡商来唐,促进市场兴盛,在政治与经济方面多有好处。 对本国国民的重农抑商政策,则有利于安定社会,保证粮食出产。 也正是在这样的政策之下,胡商们越来越活跃,本国的商贾却往往不得伸展。 在这种大环境下,罗用竟说要鼓励本国商贾向外发展,要开设学校,教他们看地图学番话,这个设想着实太过大胆。 这一天晚上,唐俭在屋里的油灯整整亮了一夜,他思索着如何在不触动太多人利益和敏感神经的前提下,尽量做成这一件事。 让大唐男儿的足迹遍布整个西域,这件事光是想想就令人热血沸腾。 唐大人想了又想,最终还是决定将这件事轻描淡写。 他在公文中讲述了常乐县这边的现状以及茶叶买卖的进行情况以后,又提了提胡商的事情,言是河西走廊这一带胡商颇多,胡商们通晓汉话,在唐生活自如,而唐对于西域各国的情况却是知之甚少。 唐俭建议朝廷方面能派遣一些能人志士,到常乐县这一带来与胡商接触,最好是能跟着那些胡商一起到各条商道上去走走看看了解一下情况。 次日一早,唐俭差人将这封文书送往驿站,然后很快,它便与其他几份重要文书一起,被驿卒们快马加鞭送往长安城。 长安城中,金秋八月,正是桂香浓郁的好时节,近日天气晴好,城中百姓或是忙活生计,或是出门游玩,平整宽阔的街道上,常有一些气派华丽的牛车马车驶过,引得路边行人驻足观望。 这是一个适合出门游玩的季节,长安城中的士族郎君们格外活跃,各家娘子们亦是常常相聚,明艳艳彷如一簇簇娇美的花儿。 这座城热闹繁华,欣欣向荣,仿佛没有一丝烦恼。 长安长安,长治久安,距离周文王定都此地,转眼已有近千年,近千年来多少风雨…… 在河西走廊西端,眼下亦是热闹繁华的季节,胡商们正在陆续进入沙漠。 在敦煌城中,不少商贾请了匠人在石壁上开凿石窟,雕塑佛像,便是为了祈求这一路的平安顺遂。 敦煌莫高窟,原称漠高窟,取之沙漠高处之意,民间亦称千佛洞。 那千佛洞M.iYiguo.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