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这些日记”后,贝晓英又改变了主意,还是同意了。 孟冬沉沉道:“后来我才明白,她之所以愿意我带走那些日记,也许是因为她自己不想活着了。” 就在他去了潘越家的第二天,就发生了贝晓英刺杀老公的事件。于是夫妻两人一个进了医院,一个进了看守所。在看守所呆了几天后,精神病专家拿出了贝晓英的精神分裂症报告,她随后被自己的大哥送到了精神病院。 在病床上躺着的潘昱民和疲与处理妹妹麻烦的潘越舅舅在财产上很快达成了共识,两人进行了公证,所有财产五五分,协议离婚。 潘越的母亲住进精神病院后,她名下的财产就到了她的监护人——潘越的大舅名下。 房子虽然由潘越的舅舅管理,但是房子里的东西当父亲的潘昱民没打算放弃。潘昱民出院之后,找了一家搬家公司,把家里的和潘越有关的一切都搬走了,最后他找到孟冬,问他索要儿子的日记。 好友的父亲要日记,于情于理都应该归还,再加上孟冬的父母出于私心,不希望儿子保留早逝同学的遗物徒增伤悲——所以,孟冬不得不归还了全部的日记。 “我亲眼见到了搬家公司的车,”孟冬目光怅然,仿佛重新回到了那个下午,“斯人已逝的感觉从未那么强烈。” 李泽文问:“潘越的父亲怎么知道日记在你这里?” “贝阿姨住进医院后,潘叔叔清理潘越遗物时没发现日记,打电话问我是不是知情,我也不能瞒着他,就实话实说在我这里,他要求我还给他。” 这个理由还算说得过去,李泽文问:“他把全部日记都拿走了?有多少本?” “十余本的样子。潘越从小学开始写日记,小学低年级的时候差不多一年一本,后到后来升入初中后,一学期写一本日记。” “他每天都写日记?” “也未必,但每两三天肯定会写一篇。” “难得,”李泽文说,“所有人都知道坚持写日记的好处,但能坚持下来,数年如一日持之以恒写日记的,不足百分之一。” 他的这句赞叹是由衷的,孟冬也能听出来这位教授先生的态度,附和道:“是的。他对写作确实很有热情。” 李泽文缓缓喝了一口茶,“那他用来摘抄的写作素材的笔记本你也还给了他父亲吗?他应该是有这样的笔记本的。” “没错,他的确有这样的笔记本,不光摘抄好词佳句,有时候他有了写作灵感也会记录在那个笔记本上,他把那个笔记本叫做素材本,”孟冬的确对潘越知至甚深,“但我一直没有拿到他的素材本。” “有些可惜了。这个笔记本也很珍贵,价值也不低于日记本。”李泽文问。 “其实和他有关的一切都很珍贵……这也是他留在世界上唯一的东西了。”孟冬盯着面前的茶杯,似乎要从透亮的茶水中看出什么来,“如果有可能我当时也会带走全部的素材本,但没找到就只能算了。” 郗羽迅速和李泽文对视了一眼,郗羽追问:“没找到?” “对,没找到。” 随后孟冬进行了解释。因为素材和日记的性质不同,不需要每天记录,只有灵感或者看到好词佳句的时候潘越才会把本子掏出来记录。因此潘越的素材本比日记本少一些,只有三本,小学阶段两本,中学阶段一本。他一般把素材本放在书包里——但孟冬没在潘越的书包里找到这本记录写作素材的本子,只看到了日记本。 郗羽急切地问:“那你知不知道他初中阶段的素材本去哪里了?没在书架上?” 孟冬很肯定地摇头:“我去他家的时候也大致看了看他的书桌和书架,没有发现。” “那素材本去哪里了?” “我当时也觉得有点奇怪,但我再一次到潘越家里进他的书房,看到他的书包时,已经是两个月后的事情了,也许中间出了一些变故……毕竟有一段时间书包在警方手上。” 潘越坠楼的那天,他的书包就整整齐齐放在楼顶上,警方随后赶到,带走了他的书包检查,并在几天后把书包归还了他的父母。作为看过警方案卷的人,郗羽和李泽文知道警方并没有拿走潘越的素材本——连日记本他们都只复印了几页保存。 “你看过他的那个素材本吗,他写了什么内容?” “扫过几眼,没仔细看。一来是潘越还是比较注意隐私的,几乎不会主动告诉我他又写记录了什么,他曾经说过一句话‘阅读是一件隐私的事’;二来我也看不下去。我偶尔瞄到过本子上的内容,感觉是一些风花雪月的内容,”孟冬摊手,“这些内容我看不下去。我和潘越不一样,不太喜欢语文也不喜欢写作文,看到那些罗嗦的句子就头疼,M.IyIGuo.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