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即使是面对不知底细的千年后来客,长孙无忌也有信心为《古文尚书》争上一争。他坚定不移的相信,无论林貌举出什么高明的论点,他都有能力驳斥回去—— 但大手子只说了一句话。 “考古学家在战国墓里挖出真本尚书了。”他道:“现在还在水木大学做分析呢……” 长孙无忌踉跄后退,哐当撞翻了茶壶。 他挥手让政事堂的官吏退下,在原地呆呆木楞许久,终于强打精神,站起身来。 “你在此处不要走动。”他一字字叮嘱:“我去寻孔颖达孔学士,先看看消息再说……” 林貌呆呆站在原地,隐约觉得自己似乎被占了点便宜。 · 被占了便宜的林长史在政事堂待到了日暮西沉,却始终没有见到长孙相公带着孔学士返回。他望一望外面的天气,打算让官吏们送一份日常的晚饭,见识见识大唐宰相的伙食。但刚刚迈出门外,便听到了极为细微的呼唤: “上仙,上仙!” 林貌愕然回头,看到一条批鳞带角的五色小龙,正蜷缩在堂外树荫一角,哀哀出声: “求上仙救我等一救!” -------------------- 梅本的《古文尚书》吧,也是笔烂账。 尚书分为两个本子,一个是伏生所传之《今文尚书》,二是鲁王修房子时拆了孔子家的墙壁,挖出来的《古文尚书》。两个都是真的,没有问题。 但魏晋时文献离散,古文尚书失落,就有太守梅赜献上家传的《古文尚书》——然后对梅本古文尚书的大撕比就开始了。尚书在儒家的地位几乎与《春秋》齐平,这种东西的真伪论证可以说是整个王朝的意识形态七寸,你可以想象那种疯狂的程度。 而在这场千年大撕比中,大唐的儒生发挥了很坏的作用——他们坚持认为古文尚书是真的,还列入经传引用为官方读物;但给出的理由却是不堪一驳,纯属臆想。所以也无怪乎宋儒一直喷唐人“不学无术”,这种操作是真丢脸。 到了宋以后,基本就是古文伪造派占主流了。但始终没办法捶死——这玩意儿假的很离谱,但有些篇章质量真的很高,实在分辨不出来。 直到清华简发掘出了战国时的《尚书》之后,这玩意儿才算告一段落。大家基本确定,梅本《古文》肯定是假的,但其中有些篇目和段落是真货。换句话说,这人手上肯定有尚书残篇,还是没有传世的残篇,但坑就坑在,他自己发挥创造了一大堆——简称“融梗”。譬如闻一多先生的《七子之歌》,致敬的是尚书中《五子之歌》,而五子之歌,就是姓梅融梗融出来的。 某种意义上,这也算是历史最著名m.iyIguo.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