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勃勃:“那厂里该看什么呀?看生产设备还是看工人?” 她的小脑袋瓜里装着十万个为什么,问的底气不足的大姐直接落荒而逃。 海音小小的脑袋,大大的疑惑:“大姐,那为什么非得你自己去呢?家公爷爷和婆奶奶带上服装厂的人过去,不是更好吗?” 最起码的,服装厂的人晓得衣服生产的流程。哪怕把衣服里揣的棉花变成羽绒,那大概的方向还是一样的呀。 小伙伴们听得深以为然,全都对着江海潮点头。 当胸一拳,噎得江海潮半句话都说不出来,做惯了老大的人卡壳了。 她的确太看得起她自己了。在考察羽绒服厂方面,她不仅不具备任何优势,而且和大人比起来,她是真正的弱鸡呀。 她还不放心家公爷爷和婆奶奶呢。 到底是谁给了她勇气,让她这么飘? 第142章 要去省台了(捉虫) 最后去羽绒服厂考察的人是家公爷爷和以前服装厂的副厂长。那会儿乡镇企业正红火的时候,服装厂的厂长负责接待各路领导外加跑订单,工厂的管理全归副厂长负责。 结果是后来厂子关门了,厂长发挥专长,继续去当干部了。副厂长没事做,还是高大妈看在以前的交情上,让他帮忙看着祠堂里的机器设备,好歹是个进项。 这会儿要去考察羽绒服厂,他可算是能发挥点余光余热了。 以前社办厂是没生产过羽绒服,但80年代末90年代初那会儿,厂里其实考虑过上羽绒服的。 一则他们有地利优势,圩区水多,本地人吃鸭蛋也吃鸭,镇上当时就想搞个大型的养鸭场,退掉的鸭毛用来做羽绒服。 二则那会儿羽绒服是时新货,出口创外汇的热门产品,在东欧和俄罗斯(一开始是苏联)市场上很受欢迎。那边人自己生产跟不上,中国货进去特别好卖。 占着如此天时地利的条件,社办厂是想摩拳擦掌大干一场。为这个,他这个主管生产的副厂长天南地北地跑了好几家知名的羽绒服厂去实地考察。后来厂里还问信用社贷了款,准备用来购买设备。 可惜的是,国际风云瞬息万变。 92年那会儿俄罗斯市场上还特别欢迎中国羽绒服,但假冒伪劣产品太厉害,往所谓的羽绒服里揣鸡毛都算仁心仁义的,缺德的连鸡毛都舍不得用,直接拿稻草和麻袋毛代替。 名声坏了,93年羽绒服再摆出去,人家老毛子看都不看一眼了。你把人当傻子,人疯了再捧你臭脚? 市场一出问题,镇政府顺势把服装厂的贷款拿去自己花了,厂子原本的订单也断了,新生产线更不可能上马。 于是生产羽绒服什么的,便沦为飘荡在风中的往事不可说。 高大妈在服装加工点一说要找人去考察习绒服厂的事,他立刻举手报名。 旁人见状也没和他争的。 毕竟除了他之外,其他人都是做衣服和检验衣服的。对管理一窍不通去了也白搭不说,关键是跑出去—趟缺—天工,那得少挣三四十块,太亏了。 高大妈一看,立刻拍大腿同意。 对,考察就是领导该干的活儿,哪怕这只是个连缝纫机都不会修,现在只能看大门的前领导。 考察队伍名单确立,江海潮也不是啥都没干。 她发挥蚊子腿上也要刮下二两肉的葛朗台精神,硬是打电话给前台姐姐,拿两百块的报酬当诱饵,让人硬着头皮又跑回实际上已经关门就等着房租到期被大厦管理方扫地出门的伊人坊服装公司,把公司之前的合作对象资料全都传真过来,好看看服装公司到底是怎么选m.iyiguO.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