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国功臣之中,文臣最出名的便是李善长、刘伯温,还有提出高筑墙九字真言的朱升,汪广洋的名气不算太大。 不过在明代的读书人眼中,尤其是沈翼这种正统的科举读书人看来,汪广洋的理政能力,仅次于李善长,真的有宰相之才。 “汪广洋?” 王景神色微动,不久前胡惟庸主动前来投奔,现在汪广洋也来了。 他感觉明太祖朱元璋起家的班底,被自己挖了不少。 说不定以后还有更多的明初功臣前来投奔。 “他的确是一位贤才,你立刻派人请他来……” 王景立刻下令。 按照沈翼给出的信息,汪广洋性格庄严稳重、宽和自守,不是结党营私搞小团体的人。 他属于在其位,谋其政的作风。 历史上,汪广洋这种不争不抢的作风引来了杨宪的记恨,拉拢不成,便让人攻讦,屡次把汪广洋贬官。 他先后三次贬官,三上三下。 如果是寻常的官吏,贬官一次就能让他无法出头,但朱元璋知道汪广洋有能力,所以贬官之后,又把他召入朝中。 在胡惟庸权倾朝野的时候,还想着让他担任右丞相制衡胡惟庸。 只可惜。 或许是因为屡次被贬斥、受到了太多委屈,汪广洋成为右丞相之后沉溺酒中,借酒浇愁,随波逐流,只保留自己的官位即可。 什么胡惟庸篡权,都只当没看见。 最后的结果,便是再次遭到贬斥,并且在贬斥的途中被一杯毒酒赐死。 如今胡惟庸和汪广洋都到了。 “不知道,李善长在知道胡惟庸、汪广洋在我麾下效力的消息时,会不会也来投奔?” 王景心中念头一闪。 第273章 心窍 泗洪街道上。 一个中年文士坐在街道旁边的茶摊,一边喝茶一边观察街道上的景象。 只见行人如织,商铺林立,看起来十分的繁华。 街道上还经常有身穿军衣的军中士卒经过,他们刚得到了赏赐,一个个都喜气洋洋,在离开军营后便带着赏赐回家。 中年文士还刻意的观察街道上那些衣着不凡,一看便是官宦豪族子弟的举动。 这些官宦、豪族子弟在出行的时候,不免带上几个仆人。 但他们无论是在商铺采买东西,还是在酒楼饮宴,基本上没有强买强卖、欺凌百姓的事情出现。 “民间繁盛,官宦豪强子弟也没有凭着权势凌辱百姓……这代表淮王的意志已经彻底在泗洪生根,没有人敢随意违反淮王的律法!” 中年文士跋涉千里,经过许多诸侯的地盘,但没有一个诸侯的城池能有眼前这般景象。 他来到这里已经有了不短时间。 在淮军出动十万大军北上攻打侯景之前,他就来到了这里,他亲眼看到,淮军出动了大半战力北上,但泗洪内外依旧平静如昔。 没有丝毫战火影响的痕迹。 中年文士当然明白这代表什么,这代表淮军的潜力极大,出动十万大军所消耗的粮草物资,对于淮军来说可以轻松承担。 并且,泗洪的百姓对淮军有着极强的信心,认为淮军出征不可能战败,所以没有半点担忧。 中年文士打听淮军起家的经过,淮王崛起之后,还真是从无一败。 怪不得泗洪的军民有如此心气。 经过不断的了解,中年文士对王景越来越认可。 “汪先生,你可真是让我好找啊!” 这时候不远处传来一道声音,一个身穿皂衣的文吏快步走来,这文吏是招贤馆下属的小吏,他在看到中年文士后,急切的神色平复下来,舒了口气。 “汪先生,王上正要召见……” 小吏快步走来,说道。 在看到对方端坐在茶摊边的时候,心中不免有些嘀咕,怎么这些在招贤馆挂名的人都喜欢在街道旁边的茶摊喝茶? 这中年文士自然就是明初的开国功臣,明初丞相汪广洋了。 自古君则臣、臣亦则君,他在泗洪多日,深入了解淮军的情况以及王景的性格作风后,这才前往招贤馆报了自己的名字。 如今淮王返回泗洪,听到他的名字,自然会派人召见…… “走吧!” 汪广洋长身而起,他饱读诗书,身上自然而然的有一种儒气,再加上他长相端正,双眸明亮有神,温润如玉,气度超然。 小吏见状,心中也为之感叹。m.iYIGUo.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