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上位者,并没有那么多十全十美的人可以用。 心不错,能力上不拖后腿,已经算是很理想的了。 李洵满意地对他点点头,和煦道: “起来。” 又吩咐人给他赐坐。 “朝廷对前郡守的处置不知何时才下来,新郡守上任更是需要时间,在这之前,便由你统领郡中所有政务,从今往后,有大事直接向本王汇报。你可愿意?” 说这话时,李洵认真地审视着对方的反应。 这话是有些玄机的。 他要让他做的,可并非是一个短暂的代理人。 经过如今这一出,他们应该已经明白,他要整个郡的掌控权,那么必然与未来的新郡守相冲突。 若他们愚忠于朝廷,新郡守来了,便该乖乖送上权柄,退回自己的位置。若忠心于他,便要帮他架空新郡守。 周应亭也是混迹官场多年的人了,他虽清廉有原则,却绝对不蠢。很快便品味到李洵话中的玄机,眼中闪过深思,过了好一会儿才道: “郡王爱民如子,下官愿意!” 听出他话中的意思,李洵微笑着看向他: “望应亭也能坚守初心。” 听出郡王话中的承诺,周应亭激动地一揖到地,朗声回道: “必不负郡王重托!” 其余几个官员羡慕不已,然而,郡王根本没有搭理他们,又叫人把他们带了下去,继续关着。 几人心中更忐忑了,只觉得郡王要是给他们一个效忠的机会,哪怕让他们当狗他们也愿意。 可千万别直接一怒之下把他们全部撸掉,甚至悄无声息地杀死,扶植自己的人上位。 留下周应亭,李洵让他给自己讲讲郡中的情况,耕地如何,仓储如何,民户有多少,每年税收又怎样。 他身边缺乏文官,甚至可以说是基本上没有,全是一堆只会舞刀弄枪操练杀敌的武将。 要理清府衙的那许多账本自然是不可能自己来,倒不如直接问周应亭这个郡丞。 本是想让他去看了账本再告诉他答案,没想到周应亭对这些数据却是信手拈来。 他告诉他,目前郡中三个县加一个郡城,总共有民户三万余户,人口十五万多。 当然,这不包含那些被隐匿的人口,那些加起来,初步估算应该有二十五万。 在前郡守等人的盘剥下,沦落为奴的良民非常多。 耕地面积有八十多万亩,九成都在大户手中。 根基未稳前,他暂时不准备因为土地问题去打大户。毕竟战争在即,没必要树敌太多。 平民的土地,等占了套河平原,根本不用愁。 而郡府与三个县府的粮仓之中,账面存粮大约有三万多石,但实际如何不能确定。 李洵心中默默算着账,三百多万斤粮食,而且是账面的,就算真的有,那平均下来也不过每人十来斤,顶多撑得住全郡一个月的口粮,还是有些太少了。 少不得要对外采买一些回来才行。 正好他抄了郡守府和庞家,金银之物不缺,倒是可以多屯些粮食为接下来的战争做准备。 心中规划好这些,他又亲自去点了下府库里的铜,铁存量。 铜还有八百斤。 生铁倒是要多些,有两千多斤,但这都是储备来给耕农做农具的。 (若是有需要打铁器需要购买铁的,便向县府申请,再由县府向府衙申请,每个月调拨一次。) 问过上回是谁负责去铁矿采买后,得知是工朝主簿带人去的。 李洵将几人的底也摸得差不多了,索性便叫人把几个主簿一起带来。 这些人要说做了多大的恶那也没有。倒不是他们没这个心或者太有原则,主要是郡守两郎舅太贪婪,搜刮得太狠,导致他们这些底下人根本没这个机会。 李洵如今手里缺文官,虽然几人有瑕疵,却是做生不如做熟,于是还是决定敲打一番,暂时还是用着他们。 这次,几人更加萎靡,也更加乖觉了。 李洵平声道: “本王最厌恶欺压百姓的贪官恶吏,但念在尔等手中尚且没伤过人命,便饶你们这回,允许你们将功折罪。” 听到这话,几人顿时丽嘉心中一松,忙叩谢不迭。 李洵却严厉道: “先别急着谢,把本王的话记清楚,若是无功,甚至再次犯错,那到时候或降职,或撸官,或杀头,便别怪本王无情!” 几人心中又是一紧,抹着头上的冷汗,连忙表忠心自己一定效忠郡王,好好办事,一心为民。 李洵挥挥手让他们下去,只留下了工曹主簿。 “本王查过M.IYIgUo.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