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颜色进行编号,并且将颜色的数据存入在计算机之中,这样计算机才能够在下一次的时候进行识别。” “就是我们至少要进行一种由内而外的编程。” “这种编程并不是计算机学习的过程,而是人为的给它添加一些东西。” “但神经元计算组不一样,我们只是给它看了这个东西是黄色的,并没有主动的给他的内部进行什么样的编程,但是他能够很自然的通过表观的东西形成内部的信息,再通过内部的信息进行反馈。” “神经元计算机组合传统的计算机,运作的模式是完全不一样的。” 屈萍极力解释着自己在实验室中发现的伟大成果。 其实陈潇对这种成果早就有了预料。 传统的计算机是必须要对内容进行编程,才会有后续的应用。 而神经元计算组,则是告知他有这样个应用,或者实现这样的应用,它能够实现自我编程。 一种是由内而外,一种是由外而内。 而由外而内就是一种自我学习的过程。 这就和人是完全一样的。 人类懂某种技能,从来不是有哪个老师在你的脑袋中装什么插件或者是放一些程序,而是在表观上去教你这样的技能。 这种表观上的教育,会让人内在形成一种自我的程序,这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生命体和计算机居然不同的差距。 说的更加清楚一点。 比如写一个“好”字。 在计算机之中,一定会把写“好”的这样一个程序录入到计算机之中。 需要计算机书写的时候,会让计算机通过这样一个程序进行信息的输出。 但是如果是人呢? 当你看到这个“好”字以后(这里假设没有老师教写这个字的笔画,只是给你看这个字)。 你会主观的形成“好”字的笔画。 这种主观的形成笔画就是从外及里的一个自我编程的过程。 而每个人内心的这种程序其实是可以完全不同的,并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 有些人的程序是先写“女”再写“子”。 有些人的程序只是先写“子”再写“女”。 甚至有些人会先写“子”的一个勾,将整个字的顺序倒过来写。 但是最终输出的字还是一个“好”字。 这其实就是一个自我认知和自我学习的过程。 这是长天科技生命科学和医学实验,是一个重大的发现,也是生产生物、计算机的一个重要的突破口。 屈萍说到这里的时候,又有一些难过。 “所以这也给我们的实验室带来了很大的难处。” “如果神经元组的情绪结构持续的发酵形成了自己的思维,那就麻烦了。” “毕竟那个时候我们没有办法界定,它到底是我们需要实现目的的一种工具,还是一个拥有独立‘人格’的生命体。” “现在我们想的办法就是,希望能够剥夺它自我觉醒的这种意识,只是利用神经元计算组这种情感性的算法,来实现我们生物芯片的目的。” 陈潇对是完全赞同。 屈萍刚刚只是进行了一些简单的表述,但是陈潇完全相信,仅仅是刚刚屈萍的那些表述,如果再增加一些可行性的实验室数据以及准确的表达方式,再形成一篇完整的论文,绝对能够轰动世界。 陈潇本人是不怎么看得起《自然》或者是《细胞》杂志的,对诺贝尔奖更是没有任何的感觉。 M.iYIGUo.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