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怎么比? “呵呵,孤未科考,乃是武科,并上赐同进士及第。”王霖淡然道。 张魁突然纵声大笑:“燕王既然自承是武科出身,焉能再号称是读书之人?” 难为他已经六旬以上年纪,还是如此声若洪钟。 程远景和周子宴带头而笑,周遭不少士子纷纷哄笑。只是王霖锐利的目光扫视过来,很多士子顿时闭口收起笑容,老老实实垂下头去。 见王霖被当众耻笑,赵构面色阴沉,几乎跳将起来,要骂人了。 这是他的师傅,他素来引以为榜样和荣耀的师傅。 尽管他也认为师傅有些好色……毛病不少,但瑕不掩瑜。 王霖似笑非笑,开口反驳道:“不经科举,就不为读书人了?那么请问三位,可是忘了十上不第的典故乎?” 这说的是唐朝大儒罗隐。 小时候的罗隐才学就非常出名,一生的诗和文章都为世人所推崇,可是,他曾参加了十多次进士试,全部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 但这不能抹杀罗隐随后的著作等身,名垂士林。 其实类似的例子,宋之后还有很多,不过王霖此时不能说而已。 譬如明人陈献章。 陈献章累试不第。 教学十余年,桃李满天下,身兼礼、吏、兵三部尚书的重臣湛若水,还有台阁首辅梁储等人,都出自于他的门下。 简而言之,一个不是进士的人,教导出了一大群进士。 万历皇帝念其在学问上的重大成就,诏准从祀孔庙。他也成为一个没有考取功名,从祀孔庙的人。 张魁面色一凝,稍稍犹豫了一下。 这样的人是有的。也不能说王霖就是无中生有。 但这样类比,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疑? 周子宴斟酌道:“燕王莫非自比上古大儒乎?那么,老朽倒是要考校一下燕王了。” 王霖淡然拱手:“孤洗耳恭听。” 周子宴凝视王霖,脱口问了个很简单的问题:“何为大学之道?” 这就是考察王霖有没有看过经学典籍了。 从他问的这个基础性的简单问题而言,足见此人实际还不愿意让王霖太过难堪。 王霖毫不迟疑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张魁紧跟而上:“那么,请问燕王,何为治学之道?” 王霖不动声色:“孤读圣贤书,窃以为:治学之道,一在立志于学,持之以恒;二在学以致道,学以成仁;三在学而不厌,不耻下问;四在学思结合,温故知新;五在学无常师,见贤思齐;六在学以致用,知行合一。”m.iYiGuo.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