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重生北魏末年

第326章


产,准备输送第二批书籍的同时,也着手对货币进行改革。

    单靠贩卖书籍能缓解财政紧张,但依然不足以支撑起高澄预想中的官学与蒙学。

    如此自然要想尽办法,货币改革就是其中之一。

    南北朝混乱的货币政策一言难尽。

    各种劣币充斥市场,百姓往往更信任布匹的价值,所以高澄破潼关时给出的赏格除了爵位以外,是三千匹绢布,而不是钱币。

    要解决这个问题只需从两个角度下手,其一是打击私人铸币,其二是推出足重的钱币。

    高澄也有想过发行纸钞,但一来要考虑民众的接受度,二来也是明朝宝钞滥发的教训。

    自己一个文科生,懂经济常识,但子孙不可能控制住印钱的欲望。

    高澄最终还是放弃了纸钞的想法。

    铸币属工事,交给谁也不用多考虑,手头有个冶炼老祖,就该当驴来使唤。

    当即让高隆之从铅活字印刷的研究中抽身,主持铸币工作。

    儿子娶了高欢庶女,真以为他高澄做媒是不用回报的!

    尔朱英娥、小尔朱、元玉仪、元静仪,四次做媒,从未收获回报的孙腾表示情绪稳定。

    当然,高澄从没忘记老孙的功劳,将来即使熬不到开国,也要追赠一个王爵,虽然到他儿子就只能降为公爵。

    高隆之同样如此,他抢夺玉玺、欺负皇帝,恶行累累,但他照样是小高王辛勤的小蜜蜂。

    对于高澄所交代的任务,高隆之总是抱着极高的热情去对待。

    一起在洛阳过了七年,他了解高澄与其父高欢一样,都是重情义的人,如今苦点累点,将来都是在为子孙积福。

    送走了高隆之,高澄将正在闭门修撰律令的封述唤了过来,征询他对私铸钱币的处置意见。

    这位法学大家给了高澄一个字的建议:杀。

    听从专家的意见,中书监高澄起草政令,经侍中高澄审核通过,由中书省颁行天下,再以尚书令的向刑部传去口训,一律严惩劣币贩子,充没其贩售所得。

    由于谁也说不清到底贩售了多少,自然就是没收全部家财。

    这项政令才颁发还不知其发展,高澄就打起了化缘的主意。

    化缘对象也是他的老朋友了,佛教。

    当年充没寺庙产业,一顿给吃撑了的高澄并没有打佛像的主意。

    洛阳一千三百余寺,被他抹了零头,留了十三座寺庙。

    那些被废除的佛寺可不缺少佛像。

    如今又饿了的高澄,看着那些金光璀璨的佛像,打起了金漆的主意。

    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刮金漆的运动,在高澄的主持下在东魏开展。

m.iyIgUO.net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页 重生北魏末年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