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教训,他比这些盐贩,这些盐工泥腿子们,更了解他们聚拢起来的能量。 在六镇鲜卑面前,即使不至于动摇高氏的统治,却足以摧毁附近州县的生产秩序。 这是呕心沥血推进改革的高澄所不能接受的。 盐贩们不会想到面对宗王、士族嚣张跋扈的大将军,对付他们居然还会有钝刀子割肉的耐心。 如今的一众盐贩,都在为用工荒而发愁。 在得到赵彦深的回报后,高澄很满意盐工的悍勇,可在张亮临行前,还是决定只给外兵待遇,即每年粮米三石,但额外会给一笔安家费。 州郡兵的军饷确实低于中兵,却也能有更多的时间照顾田亩,增加田地产出。 在盐工看来,更重要的是入伍的免税特权。 有后世投献土地的案例,高澄特意标明,仅一夫一妻免除公田税赋。 可这足以让盐工们动心。 大批盐工踊跃报名,最直接的后果就是用工荒。 这世上有的是人,但在均田制推行,人人都有口饭吃的背景下,愿意从事盐工这一职业的人少之又少。 常年械斗可不是小孩子过家家,总会有死伤,只不过是民不举官不究,被遮掩下来而已。 有口饭吃的情况下,谁又愿意拿命去搏。 哪怕是投军的盐工,也只以为三石军饷加、免税特权、外加一笔安家费,只需用看护盐场来交换。 不会真有人敢冲击官营盐场吧。 不过,这支盐兵若真能用,高澄自会将他们提升至中兵待遇,让他们转为战兵。 毕竟投了军,吃上公家饭,来去可由不得这些人自己做主。 募兵的一切解释权,归大将军府所有。 盐贩们犹如温水中的青蛙,负责沧州煮盐的话张德兴却像热锅上的蚂蚁。 傍海煮盐两千六百六十六灶,单沧州就有一千四百八十四灶。 负责另外三州之人,都是从大将军府调派出来的亲信,这更能反映高澄对他的信重。 整个河北官场,对此都心知肚明,张德兴将来的前途,绝对不止一州一郡的牧守。 张德兴自己也有所耳闻,尽管长期压抑自己的私欲,但面对来自最顶层的关注,也难以平心静气。 对待煮盐一事更是废寝忘食。 但不管他怎么努力,也改变不了一个事实,缺乏盐工。 盐贩子招不到盐工,是因为太危险,沧州盐场也遇上用工荒,纯粹是人少。 当年葛荣攻沧州,沧州百姓被屠十之八九,尽管已经过去了九年,但沧州到现在都没有恢复元气,若非高澄偶尔往沧州迁移民众,只怕如今的沧州,还是一副荒凉破败的景象。M.IyiGUO.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