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有回答,一旁任职礼部尚书,如今专司负责科举之事的张昭,却是开口道: “也不瞒庞先生,当今陛下与朝中之所以下了这么一道圣旨,的确是有用意的。” “科举之制,不以出身,只以能力品性选任官吏,使得一众有才学的寒门弟子不遗落荒野。此乃是当今陛下开创的,利在千古的仁政。只是此政事关朝中官员选调之事,乃是一国根本。又是初创,翻阅古今史记,也并无借鉴。其中种种,皆需当今朝廷一一摸索。” 说到这里,张昭微微顿了顿,旋即继续道: “去年科举,正是初创,其余倒是不曾头疼。唯有初试筛选士子,着实是耗费了不少的人力物力,这才有今年准许鹿门书院、稷下学宫弟子推免初试之政!” 听闻此言,一众鹿门书院的先生这才露出恍然之色。 司马徽、庞德公此前虽然早有猜测,但此时心中猜测得到了确认,亦是了然地点了点头。 沉默片刻之后,司马徽却是继续开口道: “今上和朝廷的意思,是让我鹿门书院,负担起科举初试之责?” 说到这里,他有很快地摇了摇头,道: “想来不是,我鹿门书院如今虽然有所发展,但可无力承担筛选士子的职责……今上的意思,是以我鹿门书院试验一番?” 萧承点了点头,道: “的确是有此意!万事万物,实践方能得到真知。一国之政,绝不是一拍脑袋便能够实施的,所以正式颁布之前,总要见一见成效的。” 而就在这个时候,便听到一道声音忽然响起,道: “今上的意思,是想要减轻朝中负担,让书院承担筛选参加科举士子吗?” 萧承闻言,朝那边看了一眼。 此时说话的,正是那朱升。 “没错,朝中改制,如今已在各州郡布政司之下设立提督学政,主管各地官学建设。朝中预想的,便是今后科举由各地官学,配合朝廷认可的民间书院,来接过筛选科举资格的职责。”萧承沉声道。 如今云国,因为佛门,夏、黎两国的贡献,那是前所未有的阔绰。 虽然此前没有过多提及,但今年腾出手来的萧承,可是在国中大刀阔斧地动手。 兴修水利、鼓励商贾、注重农桑、设立官学等种种政策,已然在国中开始实施。唯有此前朝中官制未曾改革,所以效果不显而已。 朱升看着上首端坐的雍容贵气的少年,已然确定了萧承的身份。 他强忍住心中惴惴不安,深吸一口气,出言劝谏道: “若是这般,只怕效果并不明显!” 萧承闻言,却是当即道: “细细说来!” 朱升连忙起身,振声道: “此法,不过聊胜于无,无法接过朝廷筛选士子的重任!设想有两名士子,一名才学渊博,不屑以此法直入科举复试。而另一名才学浅薄,无法通过官学的考核,还是会选择前来京中参加科举初试,以此博一个微弱的希望。” “便是因为如此,草民方才说此法聊胜于无!” 萧承闻言,当即和张昭对视一眼,微微点了点头。 此前不过一拍脑子,如今被朱升一说,貌似还真的并没有多少作用,颇有点脱裤子放屁的意思。 萧承看向朱升,朗声道: “你既看了出来,可有办法补救?” 朱升看到萧承这般从善如流,认真询问他意见想法的模样,心中微微一喜,语气更是高昂,道: “修建官学,乃是仁政,可继续施行。可将各地官学有推免试名额的职权,改做获得官学认可者,能够参加科举考试。至于推免试,也不需要废除,但需要控制名额。通过之人,可直入科举复试。” 意思翻译一下,就是说以后各地官学,只有颁发高考资格的权利。各地官学认可的士子,就有了参与科举考试的资格。 而推免试,可以直接进入科举复试,就是个保送制度。提高推免试的地位,才能够吸引更多有才学的士子参加考试,达到科举分流的作用。 萧承闻言,眼中一动,却是继续问道: “他国士子,欲要参与科举,又该如何?真有才学,又没有时间精力进入官学的士子,又该如何?” 朱升闻言,不假思索,便继续道: “官学不规定学习时间,只需要通过官学测试,便可有参与科举的资格。” “如何杜绝官学官员贪腐,买售科举资格?”萧承又问道。 朱升微微一愣,理所应当地道: “选用德行高尚之士充任学官……” 张昭闻言,却是毫不犹豫地摇头打断道: “才学能够看出,德行高低又岂是能够轻易分出?” 张纮闻言,插嘴道:m.IyiGuo.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