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孙权上位,周瑜就更像是一个吉祥物,而并非大都督。 所有人都看着周瑜, 希望他反驳。 可是周瑜没有,因为他知道诸葛亮说的事实是:“看起来, 你的来历比瑜想象的更有意思。”心中苦涩, 但是周瑜还是那个冷静的周瑜, “你怕不是什么‘水镜先生’的好学生,反倒是什么不得了大门派的弟子吧。” 这几年诸子百家的活动越来越大了,就单是他知道的,法家、兵家和儒家三家在许昌内频繁交手,政局动荡的一天一变。加上曹操‘科举’的推行,寒门异军突起抱成一团,和其余曾被儒家打压的学派一起,将儒家排斥在整句之外了。 诸葛亮只是笑,不肯定也不否定。 “公瑾!”忍不住的是同行的鲁肃,“孔明说的是怎么回事?”他上前两步质问自己的好友。他与周瑜也是少年相交,后来更是周瑜将他推荐给了孙策,说周瑜是害死孙策的罪魁祸首,鲁肃第一个不信。 但是周瑜没有否认,为什么? “如果真的说起来,”周瑜脸上带着苦涩,“的确是瑜之过。”他牵强的扯了扯嘴角,却没能挂起一个笑出来。所幸也放弃了尝试,将事情摊开来和在场的人说明白了,也算是了了他真么长时间以来的一桩心事。 “当年瑜见到郭奉孝的时候,他化名白嘉,称自己是游学书生。”周瑜松开了诸葛亮,看起来十分颓然,“身边也没什么保护,只有他的情人相伴。两个人看起来十分儒雅,且他琴音纯粹又清澈,那日瑜只是随即走走,遇见他只当是巧合了。” 如今看来那场合奏,究竟是巧遇多一些还是早有预谋,只有郭奉孝一个人清楚了。不,或许还有他身边那个叫郭曦的人:“瑜同他聊了很久,并未涉及整局,只是君子六艺和曲音心得,他看起来就像是个沉迷乐曲的痴书生。” 所以他才没有多想,毕竟对方从头到尾都没有谈论当今天下的局势,只是围绕着‘君子六艺’和他张开了探讨。其中其中虽然也有贯插古今论点,却更多的只是为了证明他的某一种说法并非空穴来风。 周瑜很少遇见在思想上那么合拍的人,自然也说了很多话。他已经记不起来当时自己都说了些什么,毕竟萍水相逢一场,他也没想着还能再见。 后来啊,后来发觉不对的周瑜从头到尾仔细的想了想,从江边偶遇到了后来街上他巧合的听见对方高谈论阔的模样,再到孙策头七时那个斟酒的青年,才发现他的一举一动都不是随心,而是早有预谋的棋,只为了最后的一步‘将军’。 他才意识到那个在他看来有些见解,前途一片坦荡的书生,其实就是他久闻大名却一直不得见的‘鬼谋’郭奉孝。M.iyiguo.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