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如何为始皇崽耕出万里江山

第337节


    就像是小麦成为华夏主粮,是在唐时经济发展,石磨在村庄普及后;水稻空前发展,是南宋时经济中心转移后;清朝人口空前爆炸的时候,农人没有选择用这三大神器替代传统主粮,当然也是有原因的。

    乾隆时官员曾经试过在南方山地推广红薯,但农人并不买账;同时,乾隆朝时北方官员尝试着禁止农人在山坡上种植玉米,因为会造成水土流失,但农人也并不买账。

    朝廷的推广没有让红薯面积增加,禁止也没有让玉米面积减少。一片地该种什么,朝廷说了不算,穿越者来了也不好使,农人自有自己的智慧。

    就是在民国时期,按理说这时候农人应该自发提高救荒高产的作物,但红薯、土豆、玉米的种植面积也不过百分之五。

    建国后玉米、红薯、土豆的种植面积空前提高,是因为农业机械和化肥的使用让传统主粮产量暴增,满足了人民的需求之后,传统主粮种植面积才缩小,有其他作物种植的余地。

    朱襄等农学专家和历史专家都多次强调,清朝的人口爆炸原因,外来作物确实起到了些许作用,但作用微弱,主要还是华夏劳动人民的功劳。

    某些经济学专家将借由民间反感清朝统治者,将华夏人口奇迹归结于外来的作物,功劳都拱手让给外因,本质上是外来的和尚好念经的理论衍生。

    事实是,无论以前还是将来,无论建国前还是建国后,养活华夏人民的都是华夏人民自己,不是什么外来作物机械降神。

    朱襄会为了土豆的到来落泪,除了土豆补充了目前华夏救荒作物的空白之外,还因为土豆和玉米能成为主粮。华夏多了一种主粮作物,意义十分重大。

    红薯便与南瓜一样,纯粹是救荒作物了。

    当然,红薯对这个时代的作用仍旧是巨大的。高产的救荒作物,有一种算一种,都能救活无数的人。

    盛世农人种什么无所谓,待饥荒的时候,多一种救荒作物,就能活无数饥民。

    红薯与南秦也很般配。

    红薯喜温,后世红薯的主要产地就在南方丘陵。李牧一直看着南越那一片地,但产出不如投入,所以只去百越逛一圈,没有真的攻城略地。

    有了红薯就不一样了。

    红薯、土豆、南瓜和大豆能在山间零碎土地种植,产量很高,能够满足山民日常需求。这样山民就会倾向于定居,在山间山下建立城镇。

    山民定居之后,秦国无论是攻打还是收税都容易许多,能将百越纳入管辖。

    所有蛮夷之地都是在开发之后才能纳入中央王朝的直接统治,开荒的第一要务是开垦,然后才是教化。

    朱襄决定把城里李牧花园的花草全拔了,育种红薯。待红薯育种成功之后,就把红薯移植在南秦山地。

    黔中郡和南郡包含了后世江西地区。江西水热条件好,就是多丘陵,传统作物耕种不易。

    他虽然推广了梯田,但开垦梯田也需要看地质条件,大部分丘陵能开垦出的田地很细碎。

    现在这些细碎田地里种下了土豆和大豆,庶民的房前屋后搭上了南瓜藤,现在可以多加一种红薯了。

    可以入口的粮食,种类越多,才让人越安心啊。

    朱襄做好规划之后,心里涌起复杂的感情。

    有悲哀,有嘲讽,令人唏嘘不已。

    平阳君赵豹看着赵国饥荒,所希望的救荒粮食,却最适合如今的南秦之地。

    不过这唏嘘转瞬即逝。

    原本如平阳君赵豹等赵国宗室,以及朱襄接触过的许多士人,他们其实从未低头看过真正的庶民。

    因朱襄出现,他们的视线看到朱襄的时候,也看到了朱襄身边的庶民。

    是以痛苦,是以怀抱奢望,凝结成了朱襄系统中的馈赠。

    现在赵人吃不到红薯,但迟早会吃到的。

    就如棉花。现在肯定已经有赵人已经m.IYIGuo.NeT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章 如何为始皇崽耕出万里江山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