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样,听到朱襄公这么多教导?这世上听了朱襄公教导之后,暗中以朱襄公弟子之名为准则行走世间的人很多,你也可以成为其中之一。” 孙儿立刻使劲点头:“是!” 扁鹊眯起眼睛,回想起朱襄公教导太子政那一番话。 虽他是医家,这些士人必学的经书他也是学过的。著医书之余,写一些杂谈记录自己亲耳听闻的朱襄公的点滴言行教育后人,也是能传家的书了。 嬴小政回去后,一边工作一边冥思苦想,然后带着自己想好的东西一脚踹开朱襄的门。 朱襄正在和白起聊种红薯的事,见嬴小政急匆匆进来,无语道:“政儿,你就算不敲门,能不能用手推开门?” 抱着一堆文稿的嬴小政竖眉:“手不空!” 朱襄道:“你身后的人是摆设吗?你可以让他们帮你抱东西和敲门。” 嬴小政身后伺候的人露出了惊恐不安的神色。 嬴小政道:“我没吩咐他们做事,他们就不敢做事。” 朱襄接过嬴小政怀里的文稿,道:“还是要让他们有一点主动性。否则小心你被刺杀的时候,其他人都在你身后呐喊助威,不敢上前帮忙。” 嬴小政脸色一变,鼓着眼睛瞪着舅父。 舅父是知道什么,还是开玩笑正好碰巧说中了? 算了,不管了。 早就和舅父有了默契的嬴小政将这件事抛到脑后,对朱襄道:“舅父,快看看我写的功课。” 朱襄疑惑:“什么功课?” 嬴小政拍桌道:“舅父!你给我布置功课,自己却忘记了布置了什么功课?” “拍什么桌子,手不疼吗?哎呀,你脾气怎么越来越暴躁了,这样不好。”朱襄先阻止嬴小政拍桌,然后拿起书稿,“功课?我怎么不记得……啊,这个啊。” 朱襄无语。他只是与嬴小政随意聊了聊,怎么就变成功课了? 不过嬴小政现在就考虑思想统一和百家齐鸣之间的取舍,倒也不错。焚书还是太粗暴了,是将天下读书人都放在对立面上。拉一派打一派,既可以统一思想,又不至于让矛盾太尖锐。 封建王朝需要读书人做官,皇帝和读书人本就是相辅相成又相互制约的关系,不能真的敌对。 敌对后,谁来治国? 嬴小政所思考出的解决方法主要有两点。 思想统一必不可少。思想统一就必须学术统一,这样以师徒关系为基础的学阀就不可能避免。 嬴小政认为,首先要以秦国官方的名义,增加地方上学院学府的投入,冲淡师徒授业的“恩情”。 投入地方上学院学府投入时,官方应该多印刷认可的注释经书,禁止民间私自印刷经书。这样民间传播的经书,都是官方认可的思想,即使不焚书,也能让不合他意的思想慢慢消亡。 做到这一点后,嬴小政认为,还要辅以更广阔的秦王直接选拔人才的渠道。 现在学院、学府、学宫三级考试和推荐,教授者的权力太大,容易形成朱襄所说的“门生”“故吏”。若是从第一级考试就直接官方考试选拔,并轮换评阅的考官,也能进一步削弱“推举恩情”。 朱襄笑着叹了口气。 嬴小政两点措施都是从“恩情”入手,将授业和推举时师徒的“恩”,换成国君对官吏赏赐,这便是后世科举制推行的原因了。 不过科举制并非这一个作用。 世人所误解的“隋炀帝首开科举”其实是错误的。 隋文帝废九品中正制,开分科考试制度,设明经科和秀才科。隋炀帝只是增设了进士科。 隋朝想要参加考试,必须有五品以上官员推举,不允许自行参考,其实本质上是将魏晋的九品中正制变回汉朝的察举制。 “科举”的重要特点是“投牒自举”,这个制度在唐朝才形成。 不过这并不是说隋朝的分科考试制度就没有进步意义。饭不是最后一口才吃饱,没有隋文帝开设分科考试,就没有唐允许“投牒自举”。M.IYIguo.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