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秦国。王翦奉命从南秦支援齐国,在楚国东边靠海地区凿了一条窄窄的通道后,楚国就四面受敌了。 项燕与楚王启商议后,先拉着四十余万兵卒往东攻打秦齐要道,以免面临四面受敌的危险。 但当项燕带兵到达东部秦国占领的城池后,居然发现秦军已经悄悄人走城空。 第260章 张良又一策 李牧在赵国辅佐了廉颇和朱襄一段时间门之后,继续回到南秦镇守。 王翦伐燕时,李牧还接管了王翦的防区。 李牧已经封侯,对于建功立业不是特别在意。他知道王翦的心思,所以在秦王政下诏让他伐燕的时候,他推举了王翦。 李牧劝说秦王政,现在白公已经去世,朝中地位最高的两位大将是廉公和他。廉公和他都自赵国来,虽然功劳很大,与秦王很亲近,但在老秦人勋贵心中,恐怕有些不是滋味。 王翦很有本事,又上溯几代都是土生土长的老秦人,应该让王翦多多立功,早日封侯,形成将领之间门的权利均衡。 当然,在君上你眼中,不需要这样的均衡,只是样子还是要做一做,何况王翦确实不错。 秦王政接到李牧的上书之后,非常恶趣味地将这封上书留下来。 “等王老将军封侯时,寡人要将这封上书送给王老将军。”秦王政对左右道,“王老将军一定会很感动。” 蔺贽:“那可是太感动了,君上做得好!” 蔡泽:“唉……” 走了一个夏同秦王,又来了一只政儿秦王,什么叫做子承父业,一脉相承啊! 王翦,辛苦了。 地位已经足够高的李牧对功劳看得风轻云淡,现在只死死盯着楚国,以全秦王统一天下的夙愿。 楚国确实非常强大。 李牧用了近二十年的时间门逐渐拆解和蚕食楚国,楚国只剩下当初的三分之一,仍旧是战国七国中排名第二的强国。 如果当初太子启没有被废,春申君没有身死,两代楚王顺利交接。一个清醒且年轻的楚王身边,有春申君为令尹,和项燕为大将军,恐怕能重现赵惠文王时期的“将相和”局面。 那样的楚国,秦国就算能获胜,也会付出很大的代价,且很难让楚人归心。 现在太子启虽然也成为楚王,但春申君身死,项燕与国内其他芈姓贵族矛盾尖锐。楚国已经是日暮西山,回天乏术。 但日暮西山的楚国,也仍旧是魏韩赵燕齐所不能比的。它仍旧是秦国统一天下最大的障碍。秦国会用最盛大也最谨慎的阵势来对待楚国。 李牧在项燕和楚王失和时没有出手。他很有耐心地等待项燕与楚王矛盾激化,在两者和谈后才会出手。 项燕和楚王和谈时,不是他们的矛盾解决,而是矛盾拉锯久了,双方都疲惫了。看似平静,其实内在的隐患已经埋下。 所以这个矛盾拉锯越久越好。 李牧本来预计楚王和项燕在看到秦国攻打燕国时,就会迅速被迫和好。就算楚国不冒险遥遥支援燕国,也该做好防备秦国的准备。 所以在王翦与燕军在易水对峙的时候,李牧就开始筹集调配后勤,点兵点将,调整战线。 齐国的坚守势力在齐王不断亲自叩门劝降后,对齐王十分厌恶,其厌恶甚至蔓延到了整个齐国宗室身上。 李牧还让随军出征的小说家编写话本,扮成说书先生,在齐国四处传扬齐王的“丰功伟业”。 小说家是诸子百家之一,出自为周王搜集民间门传说议m.IyIgUO.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