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晚唐浮生

第847节




    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宋乐、陈诚、赵光逢三人陆续返回洛阳。

    宋乐先至,邵树德在新装修好的麟趾殿内等着他。

    麟趾殿在甘露殿之西,殿前东曰神和亭,西曰洞玄堂,皆已完工。

    事实上整个上阳城,观风殿组团、本枝院组团、化成院组团、麟趾殿组团都已完工,投入使用,芬芳殿组团进入了后期的装修之中,数月后便可使用。由永寿殿、椒房殿为主的小上阳宫组团的建设进入了后期,明年年初肯定也能投入使用。

    届时,整个上阳宫城便完工了,历时五年。比起大神隋炀帝修建宫殿的速度慢了好几倍,但也不差了。

    邵树德很喜欢上阳宫,因为环境优美,居住舒适,与紫薇城的庄严、厚重、华丽完全不一样。如果有可能,他以后会尽量在上阳宫理政。

    军队整饬好了,诸道分置也定下了,下面是政府机构的改组,或者说重组。

    宋、陈、赵三人,跟了自己很多年,不给他们个交代是不行的,具体何职位,他还要通盘考虑。

    以前是做蛋糕,现在是分蛋糕,都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情。

    “殿下尚未登基,最好不要堂而皇之流连宫阙。”宋乐进来了,眉头一皱,谏道。

    “无妨,我是修宫阙制置使,经常来往宫殿,别人也说不出什么来。”邵树德说道。

    宋乐一窒,第一道谏言就被轻松化解,气势顿时提不起来了。

    “哈哈。”邵树德笑了笑,上前拉着宋乐的手,道:“先生为我良师益友,每每言之有物,切中要害。我知矣。”

    宋乐被拉着坐了下来。

    “宋先生先至,正好。”邵树德说道:“今有一事不明,还望先生教我。”

    “何事?”宋乐是比较传统的文人士大夫,闻言立刻正襟危坐。

    “先生熟读史书,当知秦代有丞相主政,太尉掌军,御史大夫行监察之责。”邵树德说道:“至汉时,始有尚书台,以分宰相之权,尚书令始有宰相之实。昔年曹公秉政,出征之时,荀彧为尚书令,总揽政务。”

    宋乐静静听着。

    君权、相权的博弈是永恒的。秦汉时丞相之权极大,故引得君王疑忌,汉武帝遂设尚书台,最初只是为君王服务的内廷机构人员组成,用来分化宰相的权力。经过长期的发展,成功地把三公(太尉、司徒、司空)变成了虚职,尚书令、左右仆射渐渐变成实际上的宰相。

    但尚书令的坐大,又引起了君王的疑忌。

    曹操置秘书令,其子曹丕改为中书令,于是有了中书省,以分尚书省之权。

    北朝以来至国朝,又多了门下省,即中书省起草诏书,门下省审核批驳,尚书省沦为了执行机构。这还不算,尚书令常年空置,沦为了虚衔,尚书省的主官变成了左右仆射,本来一个人说了算,现在是两人分权。

    三省互相牵制之下,真·宰相人数大增,即左右仆射(尚书省)、中书令(中书省)、两位侍中(门下省),一共五个宰相。

    即便如此,高宗即位后,还是觉得不够集权,又下令三省六部的低阶官员亦可入政事堂参知政务,并给他们“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头衔,架空原本的真宰相。

    到了这会,看看给各地节度使加的荣衔就知道了,一堆侍中、仆射、尚书令、中书令,就知道这些国朝前期的宰相官职又变成了虚职。

    从三公开始,到尚书令、中书令、左右仆射、侍中,它们一步步从实权宰相变成了虚职,反应的其实是君权的扩大以及朝堂的相互制衡。

    但制衡也是有副作用的,那就是效率逐渐低下。

    国朝官制也是有缺陷的,皇帝为了弥补这种缺陷,不得不搞了大量“使职”,也就是差遣。

    使职一开始没有品级,属于兼职,这是五代及北宋混乱官制的鼻祖。

    “然时移世易,今尚书省有名无实,或可裁撤?”邵树德说道:“先生怎么看?”

 M.iyiGUO.Net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页 晚唐浮生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