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重生啦>v< 有人以为人死已矣,令其得享哀荣,未尝不是告慰生者──此处尤指萧琰──的一种方式,虽觉君王的专断有所不妥,但「其情可悯」;有人却抓住了萧宸一度沦为人质的污点,言其于社稷无功有过,平諡便已足够哀悯,缘何能颠倒是非尊以上諡? 但萧琰在位多年,早已将整个朝堂牢牢掌握在手中,往日不曾行乾纲独断之举,不过是他仍愿意听取这些臣下的意见而已。如今事涉爱子,心伤至深、且隐隐将朝臣视若寇讎的君王哪还有间情逸致去维持这些可笑的表面功夫?当即于朝会上强行弹压了那些非议詆毁爱子的声浪,迫使礼部不得不屈于圣意、选择了保守但仍算美諡的「恭」字加为萧宸死后的尊号。 ──而这,却不过是他诸般行事作风改弦易辙的开始而已。 如愿以极尽哀荣的方式厚葬了爱子之后,这位君王不仅未曾如眾多朝臣期盼的那般就此消停,反倒还趁胜追击、变本加厉地开始了秋后算帐──萧琰就像是彻底忘了何谓平衡、何谓隐忍、何谓妥协,即使大理寺方面查到后来、涉案的名单已将半个前朝和馀下六名皇子中的四个都牵扯了进去,他也依旧不曾喊停。满朝文武便知不妙,但在君王的强势介入下,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大理寺挖出萝卜带着泥地一路彻查,将前朝后宫盘根错节的诸般势力彻底掀到了檯面上。 甚至,就连萧宸的姨母、元后楼氏的嫡亲妹妹──继后小楼氏,也是其中的一员。 事情发展到了这个地步,朝野上下怵目惊心之馀,那些涉案之人也不免生出了些许侥倖,心道此案牵涉如此之广,不论皇帝再怎么愤怒、也不可能当真不管不顾地将这么多的涉案人等全都一一处置彻查;却不想萧琰虽未处置所有涉案之人,那些有直接利益关係的「首恶」却一个都不曾放过。不仅将包含小楼氏在内的五位后妃尽数杖杀,更下旨株连三族、将这五位后妃背后的势力尽数拔了起。甚至就连涉案的皇子,也有一人被赐白綾鴆酒、两人被逐出皇籍贬为了庶人。 这些人的确罪有应得。但此案牵涉的范围太广、触及的既得利益者太多,即使萧琰所为由始至终皆是勿枉勿纵、秉公论断,朝野间却仍隐隐传出了帝王行事酷厉、挟私报復的非议声浪……一名御史便为此出言直諫、以「杀子不祥」为由请求他收回赐死皇长子的敕令;但这番上疏换来的,却只是萧琰冰冷无比的一句「宸儿何辜」。 ──宸儿无辜,可那些人阴谋设陷、逼得他不得不在北雁阵前亲手射杀爱子时,却没有一个人跳出来说「杀子不祥」;如今轮到了那个孽子,这些自詡耿介正直的御史却反倒有了异议?饶是萧琰为君多年、早已将朝中诸臣的丑恶嘴脸看得十分透彻,亦不免因此感到了几分可笑和心寒。 但不论如何,听他提起萧宸、回想起这位元后嫡子的死因,原先还在嚷嚷「杀子不祥」的御史终究没敢再「直諫」下去。唯一称得上波澜的,也只有皇长子萧宇临死前满怀不甘怨愤的一句质问而已。 他问:「这世上,难道只有二弟一人是父皇亲生?」 而鬚发皆白的萧琰仅仅一声冷笑,毫不掩饰自己心底对长子的厌憎和鄙夷。 「就只许你杀人,不许人杀你?宸儿在生之时礼敬兄长、于你从来秋毫无犯,你却设谋令他落入北雁之手……无论朕如何偏心,都绝非你有此作为的藉口。」 顿了顿,「你以兄杀弟,身为兄长是为不悌、身为人子是为不孝,如此不孝不悌、通敌叛国预谋颠覆朝野之人,自然死有馀辜。」 说罢,他也懒得再看只晓得怨天尤人、却临死犹不知悔改的萧宇一眼,竟是就这么拂袖扬长而去、连长子的最后一程都吝于相送。 萧琰如此举动或许稍显无情,但考虑到萧宇的种种作为,前者的决断却仍称得上公允。但君王此前清洗朝堂的举动早已让他与那些被损及利益的朝臣离了心,这些日子来的乾纲独断更让这个全天下最尊贵的男人越发显得冷厉孤寡;是故皇长子死前的这番小小波折传出后,立时便给那些心怀不满的朝臣当成了君王为父不慈、行事偏颇、冷酷无情的明证,虽没敢于朝会中直接批评,暗中的非议声浪却只增不减。 ──或许是执念过深的缘故,萧宸自魂灵重聚、意识恢復以来,行动的范围一直被侷限在父皇身周m.iyIgUO.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