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盏在斜案上提着笔惊骇一瞬,逐渐笑起来,“不是一向是大人主问,何某记录么?大人今日怎么客气起来了?何某只是个陪审官,大人才是皇上钦点的主审,何某怎好喧宾夺主?” “嗳,你不要讲这些话。”彭道莲脑子稍转,想了个十分拙劣的由头,“这几日,问来问去的,问得我嗓子十分不爽利。此番到南京来,也估摸着是有些水土不服的缘故。何大人就叫我歇一歇,你去上头坐着问话,我在旁记录,都是一样的。” 何盏只好搁下笔,坐到主案上,吩咐提带席泠。 席泠穿着件干干净净的墨绿素纱圆领袍,只戴了手镣,阳光穿透他臂上的纱,照得颜色浅了一层,恍如一泓绿波,手镣哗哗地响,好似他一寸一寸向岸上拍来。 或许是为官多年的敏锐,彭道莲一眼看见他,电光火石间便醒悟,这桩小小的案子能呈递到皇上眼皮底下,绝不是虞家从中斡旋的缘故。是有人要让皇上认得这个人,或是要让这个人的姓名振荡整个朝野官场。 他不由为这刹那的醒悟冷汗直流,忙抢在何盏前,指了指差役,“搬根凳子来席大人坐。” 席泠倒是惊诧一瞬,便向他作了个揖,“多谢大人。”旋即拂衣落座,朝上对何盏笑了笑,“请何大人问吧。” 何盏也对他笑笑,开口便是:“照元三十二年,席大人下令修筑上元县向西玉儿庄与钱林庄两处的堤堰,可否属实?” “属实。” “因何起意要在此处修筑堤堰?” 席泠将两手握在膝上,不疾不徐地论述,“此处河道经由西北面汇入南京城,临河两岸共计上千良田,每逢春夏汛期,由此处潮起,必淹两岸田地,波及至上元县内多条河道。农户商户年年所遭损失,各户均为不下十两白银,若雨暴雨频发之年,高达二十两。在此处修筑堤堰,可减百姓之患,也可解应天府之忧。” 何盏睐目看彭道莲,见他游笔不歇,安下心来,继续问道:“当时拢共出资七万两白银,由户科批放,据户科账目记载,该项银款是席大人向南直隶户部侍郎闻新舟索批而来,是否属实?” “不属实。” “那可是出自应天府银库?” “不是。” “那这七万两白银,因何得来?” 何盏单刀直入,席泠的话也不多,连个坎也不打。彭道莲心惊半日,提着笔将二人望望,满头发着冷汗,向何盏提醒一声,“何大人……” 不想何盏将手一抬,不做理会,又问了一遍:“这七万两白银,何处得来?” 席泠稍稍垂下眼皮,复坦然地抬起来,“是从照元三十二年补收的火耗银两中贪墨而来。” 何盏默了默,稍稍放软了声音,“不是经由户部应天府批准,抽调而来?” 闻言,彭道莲暗里稍稍喘口气,摸了帕子搽了搽汗。谁知心还未放平,席泠却平声道:“不是,是犯官私自贪用。” 彭道莲心一抖,抬眼看席泠。他坐在椅上,背立得直直的,哪里返照进来的一点光斑落在他的鬓下的腮角上,使他那刀锉的下颌线平缓许多,像是摧磨了一点年轻人的血气方刚,平添了些历经沧桑后对一切悲难苦痛的澹泊从容。 这种从容,彭道莲简直太熟悉了,那是内阁阁员们老态而睿智的目光,是那年在北京驳斥四方苛政的林戴文脸上的笑,是当权者一种凌驾于众生险难之上的平和。因为平和,不陷个人情绪上的悲与喜,反而对世间痛苦善恶,有种近于冷漠的悲悯。 第83章 千重变 (三) 罪案了结, 宝印轻落,红彤彤千回百转的字纹仿佛崎岖坎坷的路,印刻在张张白纸黑墨上, 就是一个人颜色混杂的人生。 何盏与彭道莲在案牍上将卷细细核对一番,查无纰漏, 便要封订上呈。装到席泠那份供词时, 何盏又在灯下铺开,检阅了半日。 谁也不能预料这些供状呈递到皇上与内阁跟前会是个什么结果,但那字字所诉的生民之苦,官员之艰,总算能浮现在那些掌权者眼前。 或许他们会正视, 或许只如这灯,半乜着眼晃一晃, 就过去了,谁说得准? 三更梆子一连再敲了两声, 周围窸窣的虫动格外清晰,明月繁星,整个南京城都沉寂下来。 彭道莲由上M.iYiGUo.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