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钟华志也只能将目光先放在仓储上。 同样,在国内的粮食仓储上,也有一个不得不与之打交道的庞然大物存在——国储粮。 目前来说,我国粮食市场放开不久,本土真正称得上大型粮食企业的,也就是国粮和国储粮了。 我国大型粮食企业基本属于国有企业,在体制及运营机制方面存在一定的弊端——无论是国粮还是国储粮,都还没有完全实现粮食物流运作供应链的一体化。国储粮在粮食储备方面具有优势,但也存在管理分散,产销不能协同,各粮食仓库各自为政,不能发挥企业整体交通的特点 国储粮原本是为了“粮食安全”的目的而生。从本世纪初诞生始,这个国家的“大粮仓”就一直执行国家托市收购政策,负责国家政策性粮食收购和储备,收储国家战略储备粮以及用于调节粮食市场的托市收购粮、临时储备粮。 从去年开始,国家为了解决农民“卖粮难”等问题,实行托市收购政策。执行这一政策的主体就是国储粮。 国储粮以托市价从农民手中收购粮食,留下战略储备粮之后,再将剩余部分以市场价格销售给各类粮食企业,粮企再向市场销售。 嘉谷要启动主粮战略,国家的政策不可忽视。针对粮食托市收购政策是好是坏,嘉谷内部还专门讨论了一次。 最后的讨论结果是,粮食托市收购政策对农民来说是好事,但对粮食企业来说,就不见得是好事了。 “托市”,顾名思义,即把粮食价格“托”起来,稳定粮食价格。 首先,托市收购政策毫无疑问会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促进了粮食增产。 由于托市价格高于市场价,大部分农民和粮贩子就更愿意将粮食卖给国家粮库,粮食便源源不断地进入了国储粮体系。 而在嘉谷这样的粮食企业看来,这样的托市政策无疑是干扰了市场,使价格不能反映价值。 “最初制定最低收购价,是因为市场价格比较低,为了防止谷贱伤农而制定。不过这个价格说是最低收购价,但从一开始执行就成为了市场的最高收购价,这实际上是把价格拉起来了。”王昱业习惯性地直指本质。 “虽然这样调节了市场,但是已经没有市场了。”钟华志补充道。 齐政自是最清楚不过了。 确实,因为市场价格的扭曲,托市十多年后,“卖粮难”再次成为了社会性问题。 从国家的角度来看,现在的政策目标,是确保粮食安全,保障农产品的有效供给。说得直白一点,就是为了保证农产品的增产。 但增产后的粮食,一方面价格不断走高,另一方面,市场主体都不收了,只有国储粮来收。“后果就是严重扭曲了市场,商品流通部分的粮食也进了国储粮的粮库。” 这样一来,嘉谷这样的民营粮食企业,就要和国储粮发生事实上的“抢粮”了。 当然,如果比库存量,嘉谷拍马也比不上有国家支持的国储粮。 国储粮到底有多少粮食库存,没有公开信息披露。但有消息称,“全世界最庞大的库存已经建立起来了。” 如此巨大的收储量,仅仅靠国储粮一家企业肯定是完不成的。事实上,八成以上的收储量是委托收储,临时收储的粮油分散储存在全国的基层粮库等地方。国储粮自己的直属库仅有三百多个,委托收储库点数量是国储粮直属库数量的三十多倍。 嘉谷也不需要跟国储粮比库存量,只需要能储存粮食的粮仓。而在这其中,嘉谷就看到了机会。 机会来自粮食流通体制改制后,基层粮库面临的困境。 去年,国家进行了一系列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在改革中,建立了国家、省、市、县四级粮食储备体系。县级储备粮库与其他三级粮库一起构成国家粮食储备体系,承担着调节市场供求、平抑年际间粮食产量波动等多项重要任务。 又因为逐步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基层粮库不再获得国家财政补贴,完全自负盈亏。这使部分粮库生产经营艰难,负债沉重。 简单来说,基层粮库要执行代储业务,但国储粮分配下来的指标总是不太固定,有时很多,有时又很少,所以从国储粮那里收的代储费也不稳定。 但如果跟嘉谷商贸合作就没有这样的m.IYigUO.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