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一样,努力想了一会儿,还是没想出名堂,她便不再为难自己。 沐颜在门口坐了没一会儿,隔壁刘大爷就夹着一块烧得正旺的煤球过来了,帮着沐颜把火生起来,他便急着走了,说是今天还要给几家人送煤球,要赶时间。 用炉子烧了小半锅拌汤,简单吃过之后,沐颜就关上大门躺在床上休息了,没办法,这具身子太弱了,高烧刚退,吃完饭身体好不容易热乎了些,又开始冒汗了,沐颜想着家里没有几个钱了,再烧起来抗不过去还得买药,这又是一笔支出,于是赶紧躺在床上用被子把自己裹了起来。 这世道,穷人连病都生不起的。 沐颜是个吃白饭的,家里的主要收入是沐苏城在缫丝厂的工钱,一个月只十三块钱,刨掉两块钱的房租,剩下十一块钱勉强够兄妹俩吃饭,当然,吃得多饱多好是不可能的,只是维持基本的生计而已,一年连做两身衣裳的钱都剩不下,家里可以说是一穷二白了,只有留着应急的五块钱藏在墙缝里。 这笔钱轻易是不能动的。 缫丝厂的工钱可不好挣,虽说厂里有不少从洋人那里买来的机器,可大多数的活计还是工人来做的。 厂里大多数工人每天重复着同样的工作,先将蚕茧投入沸水盆中慢慢搅动,再从水中取出刷去杂质,抽出蚕丝,他们一天的工作时间往往超过十个小时,沸水溅出时经常会造成烫伤,手指也因为长年累月与盆中的沸水接触,而粗肿溃烂让人触目惊心,沐苏城的手就是这样。 他模样长得清隽,手指原本也修长白净,看着一副文人墨客的样子,可在缫丝厂做工的这两年,他的手渐渐变形肿胀,再也没了往日的样子。 沐颜每每看到哥哥肿胀的双手心里都难受得不行,她对小时候还有些模糊的记忆,那时候父亲还在,家里有个钟表铺子,哥哥也像其他人家的孩子一样在学堂念书,可好景不长,父亲死了,家里的铺子被向家收走了,哥哥也辍了学,早早地帮人做工,还因为她的缘故变成了聋子,被人嘲笑讥弄。 哥哥身上还有好几处伤疤,虽然他从没提起过,可沐颜知道,那是去上海找她的时候留下的,一个聋子,没有钱,听不到人说话,在车水马龙的上海要找自己妹妹,可想而知有多不容易。 沐苏城确实是个很好的人,很好的哥哥。 沐颜躺在床上,她想起了沐爹爹和娘亲,不知道他们怎么样了,虽然国师在她弥留之际跟她保证过,会确保沐家人的安全,可她能相信杀了自己的人吗? 沐颜想了很多很多,最终身体泛上来浓重的困意,她睡过去了。 她似乎陷入了另一场奇幻的梦境。 缫丝厂里,沐苏城按主管的吩咐推着车斗把缫好的蚕丝送到隔壁的棉纺厂里,棉纺厂里分了精纺、粗纺、弹花、拆包几个车间,他进去的时候,工人们正一包包地拆开原棉,扯松棉花,捡出杂质,整个车间都是飘扬着的棉絮,这些飞絮不停地钻进工人的鼻孔、耳朵、眼睛和嘴巴里,车间里时不时传来几阵咳嗽声,断断续续的,一直没停过。 除了成年的男工女工,车间角落里还有一群八九岁的孩子,男孩女孩都有,他们多是跟着家里的大人过来做工的,工钱很少,辛苦做上一天也不一定能吃顿饱饭,但还是没有一个孩子停下手来,穷苦人家的孩子,吃苦是从小锻炼出来的,只有吃得了苦,才能在这个世道活下去。 人生在世,好好活着就已经挺艰难了。 沐苏城正推车穿过前面的厂房,突然后背被人猛拍了下,他转过身,对面是个长得人高体壮的汉子,这人是厂里的安保队长,姓郭,为人豪爽,有一身极好的功夫。 “小沐,来,这边,给送到四号车间!” 知道沐苏城耳朵听不见,郭队长凑到他眼前,用手比划了个四的手势。 沐苏城聋了这么多年,常年累月在外面讨生活已经锻炼出了读懂唇语的本事,但他还是向对方确认:“四号车间?” 郭队长点头:“没错!” 这小白脸,别看耳朵不好使,可话还是能说的,声音还挺好听,可惜了,怎么就是个聋子呢。 这张脸也不知道怎么长的,忒能唬人了,前几天厂里的老板和合伙的洋人过来视察,正好碰见沐苏城送东西M.IyIGUO.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