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第534节


    只希望皇帝能念及他们郑家祖辈为朝廷执掌太医院,没有功劳也有苦劳,饶恕了这一回。

    “臣年老昏聩,无法担此重任,还请陛下准许臣回乡养老,颐养天年…!”

    郑延进说完这话,只敢垂眸望地,大气也不敢出。

    听见这话,朱由校的脸上仍旧阴晴不定,冷笑道:“你老眼昏花了,也确实应该回家去了。”

    “带带孙子,没事在院子里那么一靠,不比待在太医院追名逐利强多了?”

    “郑延进,朕说的可对!”

    闻言,郑延进更是趴得更低了些,连声喊道:“陛下恕罪,陛下恕罪!臣知罪了!”

    朱由校盯了他一会儿,摆手道:“罢了,滚回家去吧,永远不要再回太医院。”

    郑延进如蒙大赦,好似顷刻间捡回了一条命。

    “谢陛下不杀之恩,谢陛下不杀之恩!”

    “滚!”

    看着郑延进连滚带爬的出了西暖阁,朱由校气更是不打一处来。

    这次自己儿子得了个感冒,现在的风寒可能和后世感冒不同,但也没那么致命,却差点被耽误出事来。

    由此可见,太医院究竟是腐化、堕落到了什么地步!

    这样的太医院,也难怪历史上的天启皇帝诸多皇子皇女一个也没活下来。

    就这些庸医,倒不如随便在北京城的巷子里找个郎中瞧病来的让人放心。

    不得病还不知道,自己儿子这一得病,算是给朱由校敲了一个警钟。

    风寒已经开始转好,但是太医院的事,不能就这么算了。

    罢免一个郑延进,很显然起不到任何作用,如果想让太医院在接下来起到作用,整个都需要大换血。

    而明代太医院的世袭制度,第一个就要废除!

    太医院的确是需要整顿,因为太医院它就不仅仅只是一群给皇家瞧病治病的医生那么简单。

    太医院自宋代始设以来,到眼下的明朝,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医药体系。

    中央集权程度越深,医药就越需要集中统一管理,而有明一代,恰恰是历朝历代皇权的顶峰。

    太医院之下,还有诸多的宫廷、地方医药机构。

    如御药房、生药库、安乐堂、典药局及地方上的惠民药局、王府良医所、州府医学教育机构等,都受太医院直接或间接的管理。

    全国各地按年派纳的药材,需要送往生药库中统计品种、数量,进行存放,最后在需要用药的时候,由御药房负责分派药品。

    其余安乐堂,典药局等宫廷医药机构,也都归属于太医院,各自有其职能。

    安乐堂专事安置无权势、重病垂危的太监,典药局责位于东宫,是东宫六局之一,负责东宫的治病用药,不册封太子时不设。

    册封太子后,由太医院派遣一名御医作为局丞管理典药局,另拨给诸多小吏,作为辅助。

    其余东宫五局,也都是册封太子后才会重新设立。

    诸如王府良医所,负责各王府的治病用药,惠民药局相当于朝廷免费给百姓发放治疗药品和看病治病的官办医院。

    这些诸多宫廷或地方的医疗机构,都统一由紫禁城内的太医院官署管理。

    太医院眼下如此的萎靡不振,全国各地的医疗机构,只怕是尽皆如此。

    这可能也是眼下各地百姓体弱多病,对朝廷不满的另外一个原因。

    全国上下,与医药有关的事宜,都需要经过太医院的协调处置才能得以实行。

    由此可见,太医院这个地方,权势也是真的不小!

    从前,两京太医院均下设惠民药局和生药库等诸多医疗机构,这些机构也分别设大使、副使等官,管理十分混乱。

    天启二年朱由校南巡取消南京六部及各部院以后,这种情况得到了极大改善,现在都由紫禁城太医院统一调配。

    为了防止太医院权势过大,瞒天过海,洪武皇帝朱元璋也留了一手,便是六部之一的礼部,被赐予了监察太医院的权利。

    礼部和太医院形成制约,这为太医院的腐败起到了很大的拖延效果。

    然而,正德以后,礼部和太医院就开始穿一条裤子,常常互通有无。

    万历二十年以后,礼部更是连堂官都多年空缺,对太医院的制约功能几乎完全失效。

    时至今日,太医院已经是完全的腐化和堕落,就连基本的为皇家看病治病都做不到。

    这也就说明着,除了民间的游医和郎中以外,朝廷的医疗体系,实际上已经完全崩溃。

    官办的惠民药局多年没有得到太医院增派的人手,年久失修不说,连药品也是时有时无,已经成了华丽的摆设。

    ?M.IyIGUo.NeT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章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