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席卷天下

第737章 西出阳关有故人


,还是从先秦就有的盐池,但是盐池的产量很小,质量方面也根本就不怎么样。得说的是西北的百姓长期就属于缺盐状态,想得到正儿八经的盐属于奢望,绝大多数人只能是用咸布,甚至是连一点咸味都不会有。

    不但是西北,全世界的很多地方都属于缺盐,也就有了各种各样在煮食时增加食物咸分的手段,味道是有了,可是对身体该有的补充却是没有,导致身体总是缺乏这个那个,不但寿命长不了,各种各样的毛病也不缺。

    可以说三石从小到大就没吃过真正意义上的盐,不单独他,是绝大多数穷困之人都是相同的情况,对于咸鱼的热爱也就不难理解。

    麦磨粉制作面食是近几年才有的事情,最先风靡开来的地方是原青州行政区,后面向周边扩展,就是还没有传到西北,也就是说后世极度流行面食的西北在现如今的粮食依然是黍米、秫米、粟米和众多杂粮之类。

    事实上麦原先在中原也不是主要粮食,大多是作为主粮之后的季后补种农作物,小麦得到的重视不多,却是大多栽种大麦。在将麦磨粉没有出现之前,麦是一种极度难以下咽的食物,与脱壳技术也是有关。

    要是没有经过刘彦的改进,不但麦磨粉不会那么早出现,就是多种粮食的脱壳也是以舂为手段,也就是拿着粗重的木头慢慢舂,家中的妇女光是为了每顿食物经常需要舂上一两个时辰。

    稻米在长江以北并不流行,许许多多的西北人是到了阳关才知道有稻米这么一种食物存在。

    军方的稻米来源是西南和中南半岛,以中南半岛的获取量最多。事实上每个地区的稻米口味都不相同,看得是当地的气候怎么样,更符合的地方口味自然是更好。后世发展杂交水稻为的是产量,可营养价值方面真的不怎么样,但没有比让全国人民吃得上饭更重要的事情了。

    要说哪里的稻米最好吃,毫无疑问就是中南半岛那边出产的稻米,不但是一颗颗饱满和光亮剔透,就是营养价值也相当高。现如今汉国的很多人都能吃到中南半岛出产的稻米,却是要比子孙后辈幸福得多。

    “明日便要开拔了。”

    “是啊,出阳关往白龙堆。”

    白龙堆以前叫什么已经不重要,名字当然是第一代开拓西域的西汉命名,证实了只有强者才有“命名权”的规则。

    白龙堆就是现代的罗布泊,就是目前那边并不存在广袤的沙漠,仅是一些区域形成戈壁,大多数地区是草原状态。

    出阳关之后,向西路途地形大多趋于平坦,便是有山也是很小的小山包,往前六百余里可以抵达蒲昌海。

    对了,蒲昌海(盐泽)是先汉的旧称,蒲昌海的称呼一直是延续到曹魏,到了西晋时期改名为牢兰海。刘彦当然是无视掉司马一家子当政期间的一些命名,重新用回了先汉的称呼。

    阳关正西面为平原地形,南边则有一道连绵数百里的山脉,山脉目前是没有名字,到后世被取名金山脉。金山脉再往南是一处范围极广的盆地,现代命名为柴达木盆地,再继续往南则是昆仑山脉了。

    谢安目前率军激战的地方就在昆仑山以南,那里山脉连绵,却又有着诸多的盆地,他们遭遇的困难与隋唐时期一样,甚至还比隋唐时期更困难一些,至少隋唐时期那里是有吐谷浑六部栖息,可目前真的就是很原始的面貌。

    从中原往西域的一整条路线有一个泛称叫河西走廊。这一条河西走廊并不是一成不变,沙漠化和戈壁化会使道路出现变更,目前使用的是由姑臧一路向西到阳关的路线,等待因为气候改变了面貌,到隋唐其实只能是选择到玉门关的路线,导致隋唐的很多文化作品中基本是见不到阳关,倒是很多的边塞诗人经常会提到玉门关。

    “五万五千人足用三月之粮,缺粮便是就敌了。”

    李匡说不上有什么不满意的地m.IYIGuO.NeT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页 席卷天下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