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雁门关向北并不是立刻进入草原面貌,相反的是地理环境满是山头峻岭,处处可见是两座山峰相夹而形成的谷道。 “看看山头。”尤利安抬手指着周边:“不止一处能够看到烽火台的旧址。” 这一边的山有高有低,平均坡度则是非常陡峭,无论怎么看徒手攀爬都不容易。 “汉人为什么不将关隘向北移动,是修建在山脉的最南端?”弗拉维斯记得罗马在阿尔卑斯山就是选择前后两端都修建防御工事:“难道前面还有关隘?” 前面并没有关隘了,甚至山脉腹部随处可见的小规模藏兵营地以及小型要塞都看不到,仅仅是有一些烽火台的遗迹。 他们在山脉里面不断移动,绝大多数时间是行走在谷道环境,于环境差不多的空间不断绕来绕去,太阳当空照无法分辨方位,不熟悉这边道路的人很快就迷失方向了。 “环境太复杂了。”尤利安灌了几口水,不断扫视周边的环境:“天然的屏障啊!” “的确!”弗拉维斯刚才就不断思考一个问题:“如果利用环境藏兵,可以不断伏击入侵者,想必汉人抵御草原入侵者的时候就是这么做的。” 然而弗拉维斯猜错了,该地的环境是非常适合进行伏击,但是大多数遭遇入侵阶段在这个复杂的环境并没有战斗。 面临草原游牧民族的入侵,很多时候是中原王朝根本来不及反应,前方不断沦陷,后方因为时间差的关系没有及时得到汇报,等待军队调动集结起来,已经没有过多的时间策划山脉伏击战,只有极少数富有冒险精神的将军才会在战争迷雾状态下率军进入山脉,更多的将军是选择待在雁门关以及各处长城被动防御。 花了两天的时间,他们才走出山脉,往前一看可算是一眼看去,尽管并无法一眼看到地平线的尽头,不过与随处可见山头相比,视野至少还算开阔。 若是视野范围紧凑,长时间待在视线看不到太远的空间,环境又是异常的复杂,神经再大条的人也不免会陷入莫名的焦虑状态。 很多时候除非是情绪波动太大,不然人很难察觉到自己的状态,突然从觉得不舒服的环境换到一看就赏心悦目的新环境,会纳闷自己怎么会放下了什么重担的感觉。 雁门郡的群山之外还有几个县,最多的时候足有十六个县之多,不过每次国家经受动荡,胡虏便会趁势南侵,每每导致北疆遭遇重创,现如今仅是留下了个四县,其中最为闻名遐迩的便是马邑。 “过了太原郡,可以看到人口不再稠密。”弗拉维斯不断扫视周边,看到的就是荒凉:“汉帝国人口最为稠密的地方,是汉人称呼的中原?” 罗马人了解汉人的历史,关于“中原”这个词汇出现的次数异常频繁,他们费了很大的功夫才知道“中原”涵盖了哪些疆域。 所谓的中原,以区域而言是指洛阳至大梁(开封)一带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地区,乃是诸夏历经夏朝和商朝之后,从周朝开始形成的栖息地;从广泛意义上来讲,中原一般是被认为正朔。 历朝历代的政权更替,一般哪个政权统治着中原地区就被视为正朔,到后面则是出现谁继承了中原文化思想才是正朔,也就有了赵宋明明丢了绝大多数中原地盘却依然被承认为正朔的原因,不是统治着绝大多数中原地盘的女真金国拥有正朔的名份。 “大汉人口最集中的区域是在交叉国道。”刘导并不觉得那是什么秘密:“你们从建康到潼关,又从长安到雁门,不是看得很清楚吗?” 中原?现在已经没有汉人再去强调什么中原文明,对中原是指哪些区域也是一种不在乎的心态。 汉人的思想是随着中枢划分本土和非本土而改变,受官方引导的一再熏陶,南至大海,北到漠北,东起冰原,西抵高原,莫不视为本土;非本土则是中南半岛和M.IYIGUo.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