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能升级避难所

第268章 残酷的现实


    陈新在三镇并没有长时间的逗留,帮助科研人员二次升级了他们的设备,然后又弄了一套成品装到自己车上,把车上的雷达升级成了信号基站,陈新便离开了三镇。

    不过因为和国家谈合作的关系,他的车上也多出了一个科研机构派出的工作人员。

    这名工作人员的主要任务是负责和陈新的沟通与联系,因为现在这种状况下,在通讯网络还没有重新建立之前,从三镇联系陈新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所以他们必须派人跟着陈新,知道他在哪之后,再通过当地的官方机构建立稳定的通讯渠道。

    而且和陈新建立合作之后,国家也需要通过当地的官方机构向陈新输送需要升级的设备和物资,这也需要对当地的交通、通讯、科研和工业生产能力进行一次摸底。

    如果陈新所在的城市基础太差,那可能还需要劝陈新搬地方或者加强一下当地的基础建设,这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因此为了能够更好的和陈新展开合作,科研机构干脆派出了工作人员跟着陈新,去做实地考察,摸清楚具体情况。

    对于车上多了一个人陈新并没有觉得有什么,让对方上了车之后,陈新就没有管他了,他此时的全部注意力都被重新联网之后,从网络上获得的信息所吸引。

    因为将车上的雷达升级成了信号基站,陈新已经可以接入科研机构现在正在使用的网络,虽然这个网络目前还只覆盖了三镇,以及可以和三镇的科研机构物理联网的地方,但陈新依旧通过科研机构给他开通的权限从上面获取了大量的信息。

    “全国人口收容统计情况……”陈新通过操作台浏览着这个内部网络上的信息,发现了一个标题让他很在意的信息。

    陈新清楚的记得,灾难之前的全国人口已经达到了14亿人,但陨石坠落前的三个月,国家公布的避难计划预计的可容纳人口是12亿人。

    而根据他在这个网页上读到的信息,在陨石撞击之前,全国上下只完成了80%的人口收容。

    这是一个相当残酷的数据。

    14亿人,只有不到9.6亿人在灾难之前成功的进入了避难所。

    近三分之一的人口没有进入避难所。

    或许这些人能够躲过第一次的陨石冲击,但随之而来的暴雨、大气氧气含量下降、极寒低温等一系列的灾难,足以让任何没有进入避难所的幸存者死亡了。

    他们能够存活下来的几率已经微乎其微,就算有人还活着,也只能算是末世之下的苟延残喘。

    而且尤其让人心情沉重的是,在这份统计数据的后面,还附带着一份避难所人口死亡率统计。

    因为这是内部网络,上面的数据也都是官方的内部统计数据,不存在什么虚假的部分,然而这反而更让人感到难受。

    按照上面统计的结果,在陨石撞击发生的头一个月,避难所内部人口的死亡率还算正常,大约是3‰,比正常情况下7‰的死亡率要低不少,毕竟能够进入避难所的大多是身体健康的青壮年,并没有那么容易死亡。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死亡率却有了明显的上升,在陨石撞击发生之后的三个月后,也就是气温降至零度下之后,死亡率就明显有了上升趋势,从3‰上升到了8‰。

    这倒不是一个不能让人接受的数据,整体来说在低温严寒的恶劣环境下,只有这个死亡率是一个比较正常的数值。

    可如果考虑到新生儿的出生率不足1‰,人口负增长超过了7‰,这就很可怕了。

    而且需要注意的是,这是全国的人口统计数据,计算的是总平均数。

    然而实际上各省、各地区的死亡率是极不平均的!

    诸如三镇这样的大城市,因为基础条件好,物资储备充足,实际上的人口死亡率一直维持在1~3‰左右,但灾难之前就属于贫困地区,基础条件不好的地区县市,人口死亡率超过1%的都有。

    事实上像陈新遇到的一整个县城被放弃,几十万人迁徙到其他地区的事情在全国并不罕见,而这样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显然会对数据的统计结果造成影响。

    再加上因为现在通讯困难所造成的误差,实际上的情况只会更加恶劣。

    除此之外,陈新还从网页上了解到,陨石撞击所引发的海啸冲击以及之后全球大火所造成的影响,导致了全国沿海地区已经全部消失在海平面之下了。

    其中受灾最严重的是渤海湾沿岸,原本首都所在的京津冀地区已经悉数为海水所淹没,中央机关已经全数转移至m.IYIgUO.NEt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章 我能升级避难所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