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回,贺湛没有时间与十一娘商量了。 但也并不一定需要商量。 韦太后已经对晋王动刀,虽然落空,可晋王府“偏安一隅”的日子也彻底宣告终结,十一娘必然明白不能再饶幸于渔翁之利,晋王府必须出击,但针对者尚且不是太后,而是蜀王。 而贺湛看来,韦太后想要促成议和其实并不困难,倘若先让天子主张议和,她再表示支持,那么纵然如王相国等等必定会质疑,然而质疑声根本无能与赞同声对抗,至于百姓,他们当然渴望和平,谁也不愿自己的子孙因为征兵令前往战场,更不愿意因为战乱,承担越更繁重的赋税。 届时议和便会成为众望所归。 能影响天子的人只有蜀王,所以贺湛需要筹划的是,怎么让蜀王主张议和。 接下来的两日,贺湛一直在思考议和之事,他万万没有料到的是,徐修能竟然也察觉了“天机”。 不仅议和,徐修能甚至得知了晋王逃脱一劫的事! 原来他早已买通了高玉祥的干儿子之一,并且这个干儿子甚至还极得高玉祥重用,正是那“眉心一点胭脂红”的高孝。 宦官大多贪财,尤其如今是太后这女人执政,因为便利的原因,对宦官颇多看重,如同高玉祥、窦辅安二人的权势,甚至堪比政事堂高官,然而大周不少官宦、士族,对于庵宦之流仍然心存鄙夷,就算表面趋附者,绝大多数的内心仍然瞧不起,宦官大约也明白无法收获官宦发自内心的尊重,故而虽然他们会对正面给予鄙夷者睚眦必报,却往往不会当真提携看上去阿谀奉承那些人,他们看重的是钱财,因为官宦无法给予他们权势只能给予财利,钱财也能装扮他们的虚荣,体现自身价值。 然而如同高玉祥、窦辅安这样的阶层,并不会“人为财死”,他们会衡量风险,比如企图买通他们谋杀太后,那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成功的事。 再低一等比如高孝,谋杀太后当然也不可能,不过泄露机密嘛,还是具有操作性。 当然,高孝也会衡量风险,比如收买他的是蜀王党,那万万不会动心。 至于徐修能,他目的无非是高官厚禄,不存在背叛太后的风险,就可能让高孝动心。 当然,风险还是存在的,因为太后大约不会喜欢身边的人泄密。 所以在收买宦官这件事情上,贺湛不敢尝试,因为他的身后有晋王夫妇,万一暴露,后果不堪设想。 徐修能却没有这多顾虑,他之目的在于争取更多为太后分忧的机会,就算暴露,也不至于丢掉性命,但获得利益却是巨大的。 这日送走高孝,他便连连跌足——可惜又让晋王逃脱一劫! 当然,徐修能并不认为这是偶然,在他看来,一定是晋王妃早已买通任氏身边那名唤前溪的婢女,但太后并未动疑,他当然不可能在无凭无据的情况下状告晋王夫妇,而且他现在越来越感觉到,韦太后已然力拙,比如竟然听信谢莹进言决意与突厥议和,这显然是误国之谬,终有一日会导致人心向背、千夫所指,这样看来,仿佛晋王系竟然大有胜算?! 这并不是徐修能喜闻乐见,但他这时进退两难无计可施。 议和,这是谬错,但要想促成根本不难,解决的无非蜀王党而已,贺湛可谓白拣一大功劳,但徐修能这时却偏偏不能插手。 因为他无法解释自己是从什么途径得到这条消息。 好在是他因为买通m.iyiguo.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