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辩的时候,带来了杰书的书信。 杰书告诉康熙确有此事,系八旗的老毛病。 八旗旗主和将领将八旗当做自己的私兵。当三藩之乱已经基本结束之后,满洲八旗将领就不肯再努力打仗,增加自身旗下伤亡。 再者,如果三藩之乱结束,之后不知道还有没有可以大规模吃饷的战争,他们和旗下将士自然要拖延时间,多骗些粮饷;如果战局徘徊不前,康熙也会加重赏赐。 年轻的帝王在三藩之乱时才第一次接触战争,第一次派出八旗军队。 他拿着书信,在书房沉默地坐了许久,久到他儿子都钻进他怀里打起了小呼噜,才抱着儿子去睡觉。 若不是胤礽非要钻他怀里睡觉,康熙怀疑自己会静静地坐一整夜。 这一封书信,让顺治附身胤礽时告诉康熙的“八旗弊端”,更加直观地展现在了康熙面前。 入关前,大清的八旗制度其实相当于部落制度。八旗旗主各自为政,旗民是八旗旗主的私产。皇帝只是八旗旗主的“盟主”。 从皇太极起,大清的皇帝就在削弱八旗势力,比如扩充自己所掌握旗民和兵力,比如让自己的子嗣去接管八旗。 但这些都是治标不治本。 就算八旗在儿子手中,皇帝就能完全信任儿子吗?后面继位的皇帝又能完全信任兄弟吗? 大清之前的皇位更替被宗亲掌控,不就是因为八旗军队在他们手中吗? 军队必须改革,八旗必须废除。 皇帝才是所有军队和百姓唯一的君王。天无二主,“旗主”什么的根本就不应该存在。 康熙在三藩之乱中,已经感到了八旗制度给他带来的深深无力。 可现在他不能废除八旗。因为废除八旗,八旗军队可能是真的会哗变了。 他只能削弱。 康亲王杰书给他书信中解决“满洲将领迁延观望,旷日糜饷”的办法,给了康熙启发。 杰书让康熙启用“河西四汉将”为大将,让“河西四汉将”当先锋,可快速破昆明。 不过杰书也告诉康熙,最好等明年再让“河西四汉将”为大将,否则八旗旗主没有吃够响,可能会为了继续吃饷,惹出更大的麻烦,让战局变差。 康熙二十年这条线,算是康熙和八旗旗主各退一步。 康熙决定采用杰书的策略。 这个策略是不是也可以用到后续削弱八旗中? 他能拉满洲八旗打压汉臣,那么拉汉臣打压满洲八旗也差不多吧? 只要自己心中没有满汉偏见,不要认为自己是满人的皇帝,而只是“唯我独尊的皇帝”,这种选择不难做。 所谓满汉之争,和前朝的地域南北党争、文武党争、新旧党争都是一个意思,都是拉帮结派争权夺利,那么也都可以成为皇帝手中平衡朝堂、集中君权的棋子。 改变“剃发令”就是康熙争取汉将的试探。 胤礽听完康熙解释,继续嚎啕大哭:“可阿玛,这些事你都可以等三藩之乱结束,顺理成章治他们的战机贻误之罪,将八旗军权收拢之后再做啊!” 康熙放下抱着的手臂,背着手望天。 是的,他心中有再多考量,现在做这件事的原因只是诅咒加战机贻误,他怒火烧灼热血,铸成了铁头。 “没想到你胆子这么小。”康熙安慰哭得打嗝的宝贝儿子,“朕都不怕,你怕什么?他们还敢打进来不成?” 康熙话音刚落,身着铁甲的纳兰性德气势凌冽走进来禀报:“皇上!京郊大营生乱!” 康熙:“……” 胤礽:“……” 不一会儿,今天气场非常强的鄂伦岱也匆匆走来:“皇上!安亲王岳乐带宗亲前来求见。他们不肯卸甲卸武器!”m.IYIgUo.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