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书友们给我指出的错别字和打错的语句,能改的我基本都有改,有时候手机码字和语音码字错误率高,发出来前自审一遍也有漏网之鱼。) 牵牛的阿姨走在前面,挑扁担的大叔跟随在后。 “嗨哟,哪来我娃子呀?” “还以为我儿回来了…” 浓重的、不知道算啥的口音让李十三差点没听出这是6区语言,甚至准备打开即时通讯器。 “叔叔阿姨,我是何归鸿的…大学同学。” 只能这样介绍了,蹭个虹海大学的热度。 “啊,小同学,干嘛在外头晒着,快进去。” 农家没那么多讲究,若是来了熟客,主人家不在,客人能直接进厅室坐着等。 李十三自认算不上熟客,还是礼貌些。 “阿姨,何归鸿那小子…咳咳,何归鸿他有事在外头耽搁着,买了个手机托我带回来。” “哎哟,傻孩子,乱花钱,过一阵子电话说不定就好了。” 大叔抽着旱烟,指了指角落老旧的电话。 李十三穿越过来后就没见过这么古早的座机款式,非常经典的梯形设计,电话听筒和主机用螺旋形的线条连接,背后插着外皮斑驳的电话线。 两位长辈的思维和李十三的乡下亲戚很像,电器坏了,拍几下或者放一段时间,总觉得东西会自我恢复。 实际上… 李十三拿起固定电话,底盘塑料完全脆了,里头的线路板和零件朝外耷拉着,电话线似乎也有破损断裂部位。 在牛梁村里头,想找人修复整条线路难度不小,直接买个老人机确实省心。 李十三查看座机的功夫,两位长辈已经把大柴锅闷烧的米粉端上的桌。 “小同学,你来也不提前说一声,多等等,阿姨去杀只鸭。” “不用不用!我前些天吃的东西很油腻,这样刚好。” 其实桌上摆的菜品半点不简陋,有大块的红烧五花、有河鲜,稻谷蔬菜都是自家种的或者和邻居交换的,相当健康。 “叔叔阿姨,那个电话不能用了,我教你们用手机。” 花了一顿饭的功夫,李十三大致讲完老人机的功能。 老人机设计的用户指向性明确,讲究一个声音响、按键大、字体又粗又大,通俗易懂。 两位长辈年龄不算大,五十多岁,又认识字,接受能力说得过去。 饭还没吃完,他们已经能自己尝试着拨打存在通信录里的何归鸿的电话号码。 全过程比李十三想象中简单,电话也顺利接通。 “鸭儿哟,我是你爹!” 大叔对着手机说出这么句话,李十三被碗里的肉汤呛得咳了好半天,得亏知道前因后果,大街上要是这么喊,怕不是得给人揍死。 手机里头隐隐约约传出何归鸿回应的声音,对话正常进行。 李十三一边吃饭,一边听着两位长辈,一口一个“鸭儿”,讲得激动不已。 直到这顿饭吃完,他们才从激动的情绪中恢复平静,嘴上说着舍不得花钱,其实失去跟孩子的联系途经,还是很紧张的。 “小同学,太感谢你了,鸭儿能认识你这么好的朋友,真是生命里的大福份。” “等一下,鸭儿是…” 李十三听电话的时候一直以为“鸭儿”是牛梁村这边口头禅,或者对孩子的统称,就像有些地方称小孩“囡囡”之类的。 可是好像不对劲... 阿姨收拾着碗筷m.iYIgUo.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