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宋如一的专利申请几乎涵盖了地球上所有的主流国家, 因此国际专利申请成功之后, 在espacenet检索系统的三个数据库里, 均可查到相关数据, ep:为欧专局公开的专利文献数据;wo:wipo(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开的专利文献数据, worldwide:世界上70多个国家公开的专利文献数据。 这项业务历时将近两年终于完成了, 为此付出不少精力的向经理长长的松一口气, 感觉此事过后,个人的业务水平都上升了一个台阶。他敢说,华国内像他这样, 代理如此全面专利申请的经理人肯定不多见。 不过像宋如一这样大方的老板也不多见,有个关节还是需要金钱插队的,不是每个人都奉行:能够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这一套的, 个人都有个人的预算。 如有的小公司, 流动资金都不一定有上百万,请代理也是能省就省, 关于代理费都要辩论好几个回合, 更不要说花这么多钱去申请海外专利了, 很多也等不起。至于大公司, 有的自己有经验, 不需要专门请代理人。 当然,宋如一付出的一百多万里包括了请向经理的费用, 以及能够在两年内就申请下国际专利的各方面付出,否则的话, 再等上两年也不是不可能。 黎素知道这个金额之后, 感叹的说了一句:“好贵啊。” 宋如一将实验室的仪器一台台指过去,“磁力搅拌器,3万;熔点仪,2万;紫外分光光度计,4万……”各种仪器还说了不到十分之一,更没包括消耗品以及其他的方方面面,她就先陷入了沉思,托着下巴道:“不算那五间智能温室,最贵的仪器也不超过100万,怪不得我能够研究的起。” 黎素:“……”接着她又见宋如一对着她笑了一下:“还好我研究的不是物理。” 黎素捂着胸口问:“有水吗?冷的就行。” 宋如一惊讶:“你很热吗?” “不,我想冷静一下。” 事后黎素是这么对宋如一说的:“实验仪器多贵,我都不惊讶,我只是没想到,申请专利都这么贵。” “恩,”说这话时,宋如一开着笔记本电脑正在投稿,就像文章忌一稿多投,论文也是一样的。她选择了《science》,就不会一模一样给《cell》再发一遍。找工作撒网一样发简历,想着总有一两个公司会联系你,在这里是不存在的。 《science》的投稿要求她自然事先研究过,连语法的遣词造句都检查了好几遍,避免错漏。毕竟低级错误,不止是消耗评审的耐心,也是浪费自己的时间。 信息化社会,《science》接受在线投稿,也接受邮寄,该杂志每周发表约20篇论文,每年的来稿却超过8000篇,并且是在逐年增加的,录用率不超过15%。 录用的来稿里超过一半来自美国,其余基本来自欧洲和亚洲。因为版面限制,加上竞争激烈,很多高水平的论文没有通过同行评议就被退回了。这里就要提到《science》的特点了,它们的录用论文的原则是要对科技进步有重大贡献,并且要有创新。 所以很多时候,即使你的研究成果不小,但是他们觉得你内容狭义,基本也不会录用,还会建议你投其他杂志,反正就是如此阳春白雪。 宋如一将论文投稿成功之后,剩下的时间就是等待了。一般来说,如果退稿,两周内该期刊的编辑会以邮件的方式通知她,表明该论文不适合我们杂志。 不过宋如一在第十天的时候,就接到了邮件,说她的来稿送审至外部审稿人处审议,请继续等待。审议《science》来稿的外部审稿人,很多是国际上排的上名号的科学家,要是委员会认为论文内容有意义,匿名后将其送到诺贝尔奖获得者手里审议,也不是没有可能。没错,很多国际重量级奖项获得者的科学家,是《science》外部审稿人。 审议的时间有长有短,生物是一个需要沉得住气,静得下心来的研究,等待也是一样。不过宋如一耐心好,她能做的事多了去了,除了定期查邮件,丝毫没有焦虑感。 因为良好的情绪把控,也不会刻意去透露,所以同学们都不知道她平时再做些什么,室友也不知道,不少当她单纯的不认真学习。 生物是一门高投入,低回报的长线投资,本科生涯很快就剩下最后一年,无一例外,班上所有的同学都选择了继续读研究生。哦,还是有例外的,那就是宋如一,大家都不知道她怎么想的。 张初容盘腿坐在椅子上,她大三去了香港大学做了半年的交换生,下半个学期回国,成绩比较突出,加上学生会的表现,平时也算得上意气风发。她翻了一页桌上的考研资料,道:“我算是看明白她了,清华对她来说什么都不是,估计就是履历上的一个点缀。” 说着转头看了一眼裴诗诗寻求着她的认同:“以后说出去就是,清华大学生命与科学学院的毕业生,是不是很能唬人?” 裴诗诗M.IYigUo.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