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郅玄

郅玄 第160节


多名卿大夫,都是衣衫不整,个别走出城门时连鞋袜都没穿,样子狼狈之极。

    庆幸氏族家臣忠心,驾着马车及时赶到,为众人准备衣物,才没让堂堂国君出尽洋相。

    只是事情瞒不住,隔日就传了出去。一传十十传百,等庸侯和卿大夫们赶到北都城求助,消息已经传遍邻国。

    氏族们吃瓜之余,一点都不感到意外。以庸侯和庸国氏族的作风,国人暴乱是迟早的事情。这次被逐更是自找,为自己享乐竟要加税,加的还是人头税,呱呱落地的孩子都要征税!

    国君们都感到不可思议。

    这是脑袋进了多少水,还是被天降神石砸了,竟然想出这样的主意。

    庸侯携群臣逃入北安国,身为宗主国,北安侯不能避而不见。

    等双方见面,听完庸侯哭诉,北安侯都不知该说什么。见过作死的,没见到作死到这般地步的。

    现在撕毁盟约还来不来得及?

    庇护这样一群玩意简直闹心!

    无奈国以信立,北安侯再不想管也不能置之不理。但国人暴动非同小可,他也不能无理出兵。左思右想,北安侯采纳朝中建议,给人王上书,请示中都城该怎么办。

    北安国是宗主国不假,庸侯可是王室血脉,再稀薄也不能当不存在。

    事情闹到今日地步,北安侯想管也无从着手,只能踢皮球,让中都城拿出态度,他照做就是。

    彼时,人王收到郅玄三份奏疏,朝堂上正为西原侯告状扯皮,城内也是流言四起,闹得沸沸扬扬。

    北安侯奏疏送到,无疑是火上浇油。

    事情全都碰在一起。卿大夫们还好说,人王得知庸侯竟被国人赶出都城,登时眼前一黑,火冒三丈,起了满嘴燎泡。

    不能帮忙好歹别添乱,祖宗留下的好牌,翻开竟然连个花色都没有,废得彻彻底底。

    人王气不顺,对庸侯无比失望。可再失望也不能不管。

    正如北安侯之言,庸侯是王室血脉,再稀薄也不能否认。如今落得如此下场,稍不留神就会灭国,人王不能不理。

    慎重思量之后,人王给北安侯下旨,暂将庸侯一行留下,严令其反省。他会尽快派人前往庸国,尽可能安抚国人情绪,使其愿意迎回国君。

    人王旨意来得及时,处置办法也是无可厚非。历史上遇到诸侯国国人暴乱,基本都是采用此法。

    北安侯接到旨意,心中略定,以为中都城愿意派人,自己将庸侯一行安顿好即可。

    万万没想到事情又出波折。

    在众人以为事情差不多能妥善解决时,庸国国人竟要自行灭国,坚持要投奔公子颢,将自己划归赵地属民。

    留在城内的氏族代为执笔,投诚书写好之后就广为散播。生怕消息被压制,还特地组织队伍前往北都城,口口声声不愿做庸人,要做赵人,不答应他们就继续闹。

    “反正日子过不下去,如要迎回昏君,吾等宁死!”

    递送投诚书的是庸国氏族,祖辈曾跟随初代庸侯作战,历代子孙坚守组训,纵然无才也不和其他氏族同流合污。

    庸侯和多数卿大夫被驱逐,这一家留在城内,还为国人执笔,称得上是一股清流。

    庸国人坚持要归入赵地,实是无奈之举。他们既将国君逐走,就不可能再迎回去,否则家族不得保全。若要新立国君,也没有太好的人选。拨拉拨拉庸侯血脉,全都一个德行,想矮子里面拔高个都不可能。

    换氏族登位,想都不要想。庸国能存续至今,最大的仰仗就是庸侯有王室血缘。换一家登位,不说不合规矩,人王第一个不会放过。

    氏族和国人们一同商量,最终做出决定,既然选不出国君,干脆不选。

    “吾等投奔公子颢!”

    迎回国君是不可能的,无论如何也不行。新选国君八成还不如上一个,他m.iyIguo.NEt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页 郅玄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