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军嫂当低调

第23章 12.希望(2)


  绝大多数的人家是靠数着米粒、拌着野菜、喝着数种勉强入口的东西磨成的粉糊糊过日子的,如果麦子收成好,能分上几十斤,也就能给家里的老人孩子加点儿营养了。

    满村子的人,除了徐家以及得了徐家救济的几家,已经两三年不知白面滋味了。

    徐灵灵曾经在爹娘的交谈中听到,村中的某位老人,去世前的唯一愿望是能吃上一口面条,家里人借遍全村,到了也未能满足老人的愿望。

    褚桂兰叹息,那时候他们家也是没有白面的。

    徐灵灵默,那件事情发生在她还未来到这个世界前,她也无能为力。在时代面前,她一个小小幼童,能让一大家子和亲戚们饿不死,就已是莫大的功劳,却是实在没有余力负担更多的人了。

    好在,这样困苦的时光,马上就要到头了。长势喜人的小麦给了全村人莫大的希望,等到了开镰的日子,全村人头一回在队长只吹了一遍口哨之后,就聚齐了。

    和徐灵灵同龄的孩子们都下地去捡麦穗了,只有她被留在家里,负责给一大家子烧水做饭。

    哦,还有挺着大肚子的二婶刘香。

    她们俩都没在自己家,而是在徐老栓的院子里。二婶刘香是主力,徐灵灵打下手,顺便偷偷给加点儿料。

    刘香对侄女偷偷往三合面里打鸡蛋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默默数着个数,觉得差不多了就回到了屋子里,脚步放的挺重,走的却慢,生怕侄女没时间毁尸灭迹。

    对着一盆干湿不匀的面疙瘩夸侄女:“灵灵真好啊,知道帮二婶和面了。这水还不够,去帮二婶舀瓢水来。”

    徐灵灵就去拿水瓢舀了水,一点点儿地根据二婶的指挥倒进面里,让刘香和面蒸馒头。反正三合面的颜色本来就是黄的,再加鸡蛋也看不出来。

    至于蒸馒头过程中满屋子弥漫的特殊香气,俩人都装着没闻出来。

    二婶刘香是受了婆婆的嘱咐,生怕说破了,就把这个仙童给吓跑了。徐灵灵是无奈,她只有麦子没有白面,要不早就直接加白面了,根本用不着加鸡蛋来给家里人补充营养。

    馒头快蒸熟的时候,徐灵灵往灶膛里扔地瓜,二婶刘香嘴角抽抽着,拿着烧火棍把一个个大地瓜埋进热灰里。

    还是个孩子,不知道这时候,一般人家里早就没有新鲜地瓜了。

    到第一车麦子送到打麦场后,刘香就不能留在家里了,她得去场里看麦子,别让鸟雀给糟蹋了。

    徐灵灵给二婶塞了个大油桃,她觉得二婶中午没吃饱。

    刘香摸摸她的头,嘱咐她好好睡午觉。小仙童整天往外折腾这些东西,也很费精力吧?他们家得好好护着这孩子,别把孩子累着了。

    徐灵灵临走的时候,把她的宝贝弹弓借给了二婶,还给了一大堆泥弹子,这样刘香就能安安稳稳地坐着,不用老起身轰鸟雀了。

    走了两步又回来,又塞给她二婶几个杏、十来个大枣,后来还有两把花生。刘香笑着看她欲盖弥彰地从小书包里往外掏东西,掏了一把又一把,最后把自己两只手都塞满了,这才满意地走了。

    刘香眼眶湿润着看她蹦蹦跳跳地走远,把东西放进衣兜里,一点点儿偷着吃,把花生壳枣核什么的装进另一个衣兜,免得让别人看见。婆婆说了,得瞒着,不能让外人知道,她连自己的亲爹娘都没说,跟对外面的说词一样,就说是公公年轻时认识的解放军救济的。

    到了把地瓜、玉米种上,交了公粮之后,队长一粒麦子都没留,全都分给了队员,出全工的每人九十多斤,就连不出工的孩子,也能有十来斤。

    全村上空,弥漫着新麦子磨出来的面粉独有的香气,很多人家开始蒸馒头走亲戚,比过年时还要大方热闹。

    徐家再次被人瞩目,因为他们家自留地里的麦子,亩产量是最高的,明明是同样的气候,差不多的管理,他们家愣是比别人家多产出二十来斤。

    那可是二分地,核算下来,一亩地比人家多出近百斤的产量,差不多三分之一了。这个东西没法儿藏,全村就那么一个打麦场,谁家收了多少麦子,一目了然。

    眼睛毒的,一打眼就能估算出分量来。好几个老农都言之凿凿地说老徐家的麦子收的多,那肯定就是多了。

    种子站长再次找上门,非要买徐家的麦子当麦种。徐老栓皱着眉头答复人家,晚了,都磨成白面了。

    不过,徐老栓也留了活话,说没准儿还能托人家解放军同志给弄些麦种过来。至于什么时候,能弄过多少来,那就不好说了。

    种子站长虽然没有达成目标,但也差不太多,想想离种麦子还有几个月,大不了多催几遍。不过他很聪明地预定了徐家的玉米,说到了秋收,他要过来看看玉米的。到时候可不能给磨了,得先让他过过眼。

    徐老栓二话不说,痛快地答应了。转头就状似无意地对孙女透了口风,然后看徐灵灵偷偷摸摸地数手指头,满意极了。

    玉米长得有徐灵灵小腿高的时候,虎子m.IyiGuO.NeT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页 军嫂当低调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