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 一来二去的,徐灵灵和这些知青们的关系成了全村最好的一个。知青们遇到有什么事情需要帮助的,头一个想到的不是队长,而是这个小姑娘。无数次的事实证明,这小姑娘还真没让他们失望过。 他们也愿意帮她的忙,比如说指导她唱样板戏。 这是徐灵灵接到的新任务,校长硬派给她的,让她去演《红灯记》里头的李铁梅,说她的形象特别合适,跟别人配戏更合适。 也不知道是哪个公社干部出的主意,要给全公社的人进行红色宣传教育。人选是现成的,把知青们集合起来就成。知青们干农活不成,进行宣传是驾轻就熟。有人就出主意要把形式弄的多样化一些,要不然老百姓听不懂。 徐灵灵认为,出这个主意的知青其实是为了满足自己那颗文艺心,只不过是打着一个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幌子罢了。但这个提议得到了上至公社干部下至全员知青的全票通过,可见这个幌子也是个特别花团锦簇招人喜欢招人爱的幌子。 正是样板戏风靡的时候,要排个《红灯记》就太正常了。尤其是北京的那些知青,谁都能唱上几句经典唱段,简直不要太容易。一个角色恨不能十来个人抢,农活那么累,哪如唱戏有趣?在一系列的表决心、比唱功、比身段的竞争上岗之后,角色终于差不多定了下来。为了满足大家的热情,还分了两组,到时候分别负责一些村子进行巡演。 王红星仗着自己人高马大充满正义的形象,抢到了李玉和一角,一看跟他配戏的女知青,傻眼了。那个演李铁梅的女知青,身高足有一米七,比他就矮半头,俩人往一块儿一站,这也太不像父女了。 王红星哭丧着脸,跟人家商量:“要不,你还是去演阿庆嫂吧,那个角色比较适合你。” 可不,为了抚平落选者的忧伤,更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需要,他们决定多演几个剧目,基本上人人有角色,皆大欢喜。 那个女知青也不想演李铁梅,身高是硬伤。可女知青本来就少,个头符合的就更少,再加上唱腔形象啥的,就只剩下一个了,分在另一个组里了。 周抗美因为形象不佳,被硬派去演鸠山,心里正郁闷着,站在旁边看热闹。见王红星苦恼,幸灾乐祸地捂着肚子笑。 也不知道怎么地,一看他笑,王红星就想起徐灵灵来。那小丫头长得水灵,嗓子也脆,年龄也合适,多好的一个李铁梅的人选。 王红星立刻向公社干部报告,推选徐灵灵演李铁梅,并打包票说肯定会把她教会。公社干部对那个小姑娘有点儿印象,跟校长一说,校长二话不说就答应了。 王红星那个组一听说要来一个根本没看过样板戏的农村丫头演李铁梅,本来挺不乐意,结果听王红星把那小姑娘一介绍,立刻同意了。就算是演不了李铁梅,画个宣传画什么的都成啊! 徐灵灵的课都上不了了,排练!实际上她是看过样板戏的,那可是经典剧目,经久不衰,她在后世的电视网络上都不知道看过多少回,对故事梗概都有大概了解。至于其中的经典唱腔,还能哼哼上几句。 有这样不为人知的基础,她学起来就特别快。听别人唱了一遍之后就记住了词和唱腔,自己觉得不合适的地方还改一改,小脆嗓子一唱出来,赢了个满堂彩! 王红星那叫一个得意,有一种伯乐的自豪感,这可是他推荐的!他还把自己的收音机贡献出来,赶上播哪个剧目就学哪个剧目,反正就那么几个来回播,总有赶上的时候。 他唯一担心的是这小姑娘没见过真人演出,怕她动作不到位。谁知道这小姑娘不是一般的聪明,见别人怎么做,她就怎么比划,形象好,一样的动作做出来,怎么看怎么漂亮。 周抗美就不止一次地感叹过,这要是搁在文艺队,稳妥妥地一个台柱子! 为了表示对此项活动的大力支持,公社出钱,给每个人配上了演出服装,特地到县城买了布料,可着每个人的身材做的。说好了,要是能唱满一百场,衣服就奖励给个人。周抗美特别不满意,他要一套日本鬼子的衣服有什么鬼用啊? 大家对着他笑的那叫一个欢快,还是徐灵灵厚道,跟他说要是以后不演了,可以帮他把演出服打成袼褙做鞋子。周抗美这才好受了些。 ?M.iYiGuO.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