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昌云把自己的建议说完之后,毛泽东随即总结道:“昌云的这些建议,归结起来就是向南收缩、向北发展,以北方作为我党抗战胜利后的根基。请大家谈谈自己的看法。” 能简明扼要的归纳出八个字,看来毛泽东在下午与谢昌云谈过话之后已经有了很深的考虑了。 在短暂的沉寂之后,张闻天首先发了言道:“按昌云的建议,这里面首先要解决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在南方还有没有可以获得较大发展的余地。如果有,放弃这个机会是不可取的;但如果没有,全力向北发展则是一个十分正确的选择。” 听了张闻天提出的问题,朱德马上就道:“从军事上来看,我们在苏北和苏中确实很难发展,只是在江淮一带还有一些余地。但其中很大原因也是由于国民党没有采取针对我们的重大军事行动,以国民党现在的军事实力,如果调几个主力军到苏北和江淮一带,我们在军事上很难与之抗衡。” 周恩来接着道:“还有一点,我们如果向南发展,就会给昌云带来很大被动,甚至会直接与昌云所部的防区接触,比如大别山、雁荡山、茅山就是属于这类情况。” 刘少奇道:“我从苏北来不久,那里的情况我很了解。苏北没有较大城市和工业,经济主要依赖农业。小手工业和商业,目前征税已经到了很大的程度,但也无法将部队补充到可以抗衡日军和国民党主力的程度,受地域和经济的限制,各地新四军最多到二十万就了不得了。比起华北和山东来,苏北和苏中的天地是小了很多。不过要是白白放弃这些得来不易的地方,很多同志会想不通,中央的决策一定要考虑到这一点。” 王稼祥道:“考虑可以,但不能迁就。中央苏区我们放弃了,但是我们又抓住了时机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由此可见,是保留一个小天地,还是去谋取更大的地方,这是一个带有根本性的战略问题,一旦中央作出决定,各个地方都必须无条件的服从中央。当然意见可以提,行动上却不能违背,不能重犯皖南时的错误。” 王稼祥这个话说的很重,但也表明了他支持谢昌云的建议。 接下来一些人的发言,即便上也都是认为向北发展比坚持南方更为有利。 见众人基本形成了一致的看法,张闻天又道:“昌云提出的这些建议,很大程度上超出了我党对于在抗战中发展原先所做的估计,所以我们不但面临军事上的转变,而且还面临其他方面的转变,其中的难度是很大的。” 毛泽东使劲的吸了一口烟,接过张闻天的话题道:“按照昌云的估计,最多再有一年多的时间,我们就要开始进入城市,先是中等城市,后是大型城市,北平、天津、太原、济南,很吓人呀!而且和以前不同的是,我们这次不是占领了还要退出,而是要站稳脚来经营这些地方。从农村进入城市,这确实是一个很大的转变,军事上拿下来了,经济上和城市的管理上能不能拿下来?这是一个很大很重要也很急迫的问题。国民党有长期管理城市的经验,我们却是白手起家,到目前为止连门都还没有入。此外我们的政策纲领也还不完全,特别是针对城市方面还很薄弱,这些都需要在不长的时间内得到弥补和加强,任务相当繁重呀!同志们对此必须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军事、政治、政策、经济缺一不可,否则即使是军事上胜利了,其他方面也要打败仗。我认为我们下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带领全党来尽快适应这个重大转变。” 周恩来道:“对城市的管理方面,我们可以请昌云帮忙,派一些干部去昌云那里全面学习这方面的经验。” 谢昌云道:“我欢迎呀!不过几百座县城,几十个大中型城市,派的人少了不行,至少要三千人。周副主席说了要全面学习,那就各个机构都安排上一些人人。韶关、广州、赣州、桂林、南宁、长沙、福州、厦门、九江、郴州、汕头,还有香港,这些城市都可以安排,另外县城一级也要有人去,我觉得只拍三千人还不够呢!” 毛泽东手一挥道:“三千人不够就五千人,五千人不够就一万人。唐增取经只有一个师傅三个徒弟,那样小气的事我们不做,我们派成千上万个唐增,一定要把真经取到手。中央机关、各根据地、抗大、陕北公学、马列学院都要大批的抽人出来。” 周恩来道:“刚才少奇同志说了,我们不能白白M.IYiGUo.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