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顺带看看后面两题,林姓评委沉默了,半晌才问:“难不成,还能有人在数联竞赛拿满分??” 作者有话要说:韦达跳跃是一个处理数论的证明技巧,通常是借韦达定理,来对根进行无穷递降法(引用百度百科)。 有文献记载的最早使用者应该是1988年imo的第6题,保加利亚选手emanouil atanassov用韦达跳跃拿到这一题的特别奖。 第35章 第二天,省数学会评委全部批阅试卷完毕后,由两位工作人员负责后续录入排序和统计工作。 两人拆去答卷上的封条,露出试卷编号下的学校年级和姓名,对着电脑一一输入排序。 “编号198,市一高高三年级13班韩霖,一试102分,二试48分,总分150分。” “编号547,市二高高三年级9班程哲,一试90分,二试52分,总分142分。” …… 两位工作人员一边录入一边闲聊。 “今年分数普遍比去年低,省队省一线又要降了吧。” “我录到现在分最高的是198分,一高的学生,这分数进省队是稳了。” “不会一个200分往上的都没吧?” “不知道其他省怎么样,粤省浙省这种竞赛强省,200分应该能找到几个。” 突然,其中一位工作人员瞪大眼:“诶诶,一试卷子出了个满分。” 另一人听了,头伸过来,惊奇:“还真是。” “居然是明远高中的,高三17班,程迟音……等下,程迟音?这个名字怎么有点耳熟。” “……你忘了你追的死去活来的《殷东遇》了吗,演云疏那个。” “卧槽!是她,她不是一高的吗?” “早转到明远去了。好家伙,看看她二试卷子怎么样。” 两人翻出程迟音的二试试卷,看到分数栏上鲜红的180分时睁大眼。在一堆四五十分的卷子中,这180分看上去格外刺目,跟别人考的不是一张卷子一样。 “这是,多打了个1还是多打了个0??” “按键盘的手微微颤抖,联赛历史上有拿过满分的吗?” “没有吧……出题人自己估计都想不到能有人全答出来。” 将全部900多份试卷分数录入完毕,两人排序好表格后,按照分数高低确定出省队候选人和省一等奖候选人。 本省计划的省队人数是13人,省一等奖是70人,排序下来省队的分数线是173分,省一的分数线是141分。跟杜兰当时预测的分数线相差无几。 也就是说排在第83位考生的分数是141分,而降一分到140分,同分的考生足足有五十多位,一分之差无缘一等奖,就跟明远几个数学老师预测的一样,这次考试在某个分数区间会变得非常集中和拥挤,可能一个步骤分一个小细节,就会导致奖牌的天差地别。 两人又看了看排在第一的300分,心想:今年的分数断档也很离谱。 将确认的分数排序和省队省一候选名单发给数学会领导,领导确认无误后他们会把试卷一一复印,原件寄往全国组委会。 * 晚自习上,理科班大部分同学都在刷题整理错题集,教室里笔尖与纸张快速相触的“唰唰”声此起彼伏。 程迟音正在做往年物理竞赛题。 数学竞赛里,程迟音是按部就班复习完高中数学必修选修,再过渡到竞赛知识点,刷的题目很多,阶梯性的难度设置刚好是可以接受的程度。而到了物理这边,她高中教材都刚复习完没多久,物理老师直接填鸭式塞过来一堆大学教材和竞赛题目,要求掌握的知识点翻了几番,不少题目做起来都感觉吃力M.iYiGUO.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