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从1983开始

从1983开始 第811节


更加紧密,猜都猜得到。

    香港金像,台湾金马,在很多人眼里都比金鸡奖重。

    但他们的市场在萎缩,我们在慢慢好转,十几亿人口的市场一旦崛起不可估量,必须要有个匹配的奖项。

    另外强调一点,我不是非得做这个奖,只是事情赶到这了。谁想做,先听我的意见。”

    他顿了顿,继续道:“再说说评选规则。

    金像奖分两轮,第一轮由选民和初选评审团负责。选民就是观众,评审团是业内人士和媒体人员。

    他们投票选出入围名单,每奖五个。

    第二轮由专业评审团和十三个协会成员投票,评审团还是业内人士和媒体,协会包括导演、编剧、演员、摄影、灯光、美术等等。

    两轮的评审不可重叠。

    金像有点学奥斯卡,两级架构,协会成员居多。”

    “金马奖则是三轮。

    初选评审比如18人,负责挑选一个大的入围名单。

    复选还是这些人,但人数缩减,比如11人,选出各奖项的具体提名。

    终选在复选的基础上,另加入终选评审团,比如6人,达到一个单数人数,17人。

    当然,金马奖以前由于评审团长期不变,屡遭抨击。这点我们要避免。”

    许非介绍完,道:“各有各的优势,我综合一下。

    我准备分两轮,在港台发展自己的初选评审,由他们进行港台的首轮选片,择出每奖三个提名。有特殊情况,或少或多,可申请增减一个名额。

    大陆也由业内人士和媒体组成,每家媒体可以出一名评审,同样择出三个提名。

    即内地、香港、台湾各有一份提名名单,综合为首轮提名。

    第二轮单独邀请评审团,投票得出获奖者。有至少两周的审片期,非引进片怎么办?以学术交流的名义在北电、中戏放映。

    最终获奖者只有一个。

    而第一轮的评审,隔几年换一批,避免长期占岗。”

    “为什么是三个提名?”记者问。

    “初期阶段,简便为宜。如果搞五个,审片量巨大,周期会拖长,以后可以增加。”

    “假如我是初选评委,看电影花钱么?”

    “选片期内,凭票报销。”

    “主办方给报么?”

    “对,有执委会和评委会,执委会不可参与评审,评审也不可评与自己相关的作品。在讨论、投票的过程中,要请公证人员公证,保留视频、文字资料,甚至可以公开直播等。

    这是大概,细节还需完善,尤其是公正公开原则。”

    “您决定设几个奖?”记者问。

    “最佳影片、导演、男女演员、剧本、男女配角、新人导演、新人演员九个,技术类暂且不设。”

    “少点吧,比如一部电影票房高,一部电影艺术性好,那怎么选?”

    “对啊,而且没有观众票选。”

    “有的演员红,只是差一点没拿奖,要不要搞个安慰性的?比如最具人气男演员?”

    “再搞个传媒奖,突出性质,比如百家传媒年度致敬电影人?”

    “可以啊!”

    许老师拍桌子,笑道:“这些还不够!最好再来个最具才华奖,最具实力奖,最佳全能奖,最佳飞跃奖,年度最受瞩目奖中奖!”

    “呃……”

    众人尴尬。

    “诸位,扔掉过去的习惯,别特么分猪肉了!

    你怕不给奖,明星就不来?放心,他们不敢不来。”

    许非一条一条反驳:“票房高,艺术性好,怎么选?评审团怎么选就怎么选!没有一个奖可以让所有人信服,只要过程公正,奖就是公正的。

    我也从未要求偏袒商业片,只求公平的竞争环境。

    你觉得这部片可惜,应该给个奖;你觉得这个演员可惜,干脆并列影帝吧……那跟分猪肉有什么区别?

    观众票选更不能搞,太假了!我们无法保证观众看到所有的入围作品。

    传媒奖有意义么?形同鸡肋……”

    停了两秒钟,又道:“哦,差点忘了,还有一个奖,这名字我取好了。”

M.IYiGUo.nET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页 从1983开始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