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这游戏也太真实了

第338节


能从电梯前一直排到缓冲室的门口。

    其实想想也是,就算电梯一趟能塞20个人,也得要20多次往返,才能将排队的玩家全部投送到地表上。

    而事实上,如果玩家们带了装备,一趟的极限可能也就12~15人差不多了。

    如果不是为了存档,不少玩家都打算干脆住在外面了。

    现在楚光有两个方案,一个是把疗养院拆了,原地打个洞,建一座更大的升降梯,一次能运100多人那种。

    另一套方案则是抛弃电梯,挖一条数百米长的斜坡,从地表斜插到避难所的门口。

    不过这两套方案的门槛都有点高,无论是拆了疗养院打一口二三十米深的井,还是挖一条数百米长的“地库入口”,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眼下唯一可行的办法似乎只有一个,那就是多造几台休眠舱送到地表,让避难所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复活点,存档点则放到地表上。

    目前,休眠舱已经生产了67台,除去分配给工业区的30台之外,其余全都送去了长久农庄。

    楚光打算在下个版本之前,将长久农庄的休眠舱配额提升至100台,作为玩家们的公共存档点。

    至于有没有更方便的存档方法……

    老实说,楚光也希望有这样的方法,然而遗憾的是,目前并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

    扫描并记录基因序列的开发进度,虽然说起来是一句话的事情,但事实上却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因为它涉及到了dna研究中热门且前沿的一个研究领域——表观遗传学。

    主流观点认为人类有2~3万个基因,但这些基因并非是全部表达的,其中绝大多数基因,就像电脑程序中被注释掉的代码。

    如何让特定的基因选择性表达,产生人们需要的性状,事实上比单纯的修改某一段特定的基因更加复杂。

    虽然储存在避难所中的基因,都是战前文明基因库中经过筛选的优良品种,但很显然即使是初代管理者,也没有掌握让这些基因完全表达的方法。

    如果能做到的话,想来至少也是个“奇点”级别的技术。

    不过,虽然那位初代管理者并没有完成这项工作,但他在去世之前却为继任者提供了一套还算靠谱的“解决方案”。

    即,让克隆体在自然选择下主动进化,然后通过科学手段记录其dna的选择表达过程,并在下一次克隆体的合成中模拟该过程,通过一次又一次地成长,逐步逼近最终的100%。

    休眠舱的扫描原理和培养舱是一样的,需要对全身体细胞以及进行检索,而这大概需要3~5个小时,刚好在克隆体睡眠的时候能够完成。

    想要随时随地存档,目前来看是不太可能的。

    不过所幸的是,相对于克隆体的合成,扫描功能并不是很耗能,因此休眠舱的额定功率远比培养舱低得多。

    只需要一台100kw的发电机,便能满足100台休眠舱的运行,可以说相当经济实惠。

    “发电机也快不够用了,工业区更是个耗电大户,得想办法把能源的问题给解决了。”

    整个核聚变发电机不太现实,聚变电池太昂贵,且没法充电,用一块少一块。燃料棒虽然够持久,但不好找,避难所里的电又没法偷出来。

    当前最好用的还是木材发电机。

    在废土上啥都缺,唯独不缺木头。

    之前蚊子他们把蒸汽机都搞出来了,再努努力把锅驼机也给搞出来,楚光觉得问题不大。

    事实上,军团的轻型卡车用的就是锅驼机,有木头就能动,非常的方便。新工业区的生活职业玩家们已经在研究仿制了,据说已经有些眉目了。

    “希望能赶在嚼骨部落的下一次入侵之前完成。”

    楚光打算给玩家们订两个小目标。

    一个是在新工业区、前哨基地、长久农庄分别建成一座1mw级的火电站,初步进入电气时代。

    另一个则是解决发动机的问题,能够自主生产载具。

    不说立刻整一只摩托化部队出来,哪怕能多弄几辆卡车也好。

    四条运输线路,只有九辆卡车可以用。往稍远点的地方投送兵力,还得把工业区的车提前腾出来。

    这运力未免也太紧张了点。

    坐在疗养院的三楼,楚光通过蜂鸟无人机窥屏着他的小玩家们。

    其中牛马小队已经开始了对温室遗址的新一轮攻略,目前进度已经到达了b5层,距离b9层已经很近了。

    鼹鼠老哥的队伍也进入温室遗址,不过他们的攻略是向上而非向下,目前进度在第三层,还剩下两层可以攻略。

m.iyIGUo.nET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页 这游戏也太真实了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