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了一万八千年。 不过,即便如此,清除掉这颗星球上的黏菌仍然是最首要的问题。种种研究迹象都表明着,这种“简单”的生物比这个星球上其他原生碳基生物更加耐寒。 如果不能在情况更加恶化之前解决掉这个麻烦,未来的麻烦将超出所有人的预期。 到目前为止,幸存者们暂时还没有发现黏菌的“自限性”,只是单纯恐惧着那些扔核弹都清不干净的怪物。 如果让那时候的幸存者们知道,其实只要放弃人联时代的都市圈退到建筑密度更低的郊区,等黏菌膨胀到一定程度之后自己就会进入衰退期,恐怕也没那么多麻烦事儿了。 当然,这是站在后来者的角度上考虑问题了,很多针对黏菌的研究成果正是在对黏菌的战争中被发现的。 总之为了减少人力的损失,委员会的防务部在“威兰特人计划”的基础上,提出了更进一步的要求——他们需要一种“既能快速量产,又能在战场上发挥作用”的克隆人士兵。 他们不用很强大,甚至不必拥有正常人类的心智,但必须在最短时间完成从流水线到战场的周期。 相比起废土纪元21年的防务部门,41年的防务部门明显已经逐渐走向了极端。 战后重建委员会就相关立法一事召开了会议讨论,生产、防卫、技术三大部门都参与到了这场辩论中。 这场会议被文献记载为“三方会议”。 而这同时也是战后重建委员会成立以来遭遇的第二次重大分歧。 长久以来积攒的矛盾在会议开始之前就已经达到了顶峰,而公开辩论的会议更像是一个宣泄口。 持续承受伤亡的防务部门,要求生产和技术部门提供一种“能够在战场上发挥足够作用的克隆人士兵”,代替人联士兵的伤亡。 站在防务部的立场上,这完全是合情合理的要求。 毕竟他们的士兵不只是承担着聚居地的安全与秩序的维持,同时也负责保护技术部门的勘探员进入遗迹回收战前文明的技术。 战争已经结束了41年,但他们的战争从未结束过。按照二十年一个世代,他们的牺牲甚至已经横跨了两个世代,影响了至少四代人。 而技术部门和二十年前一样,仍旧表示了强烈的反对,并声称这不仅仅会带来“dna污染”等等技术上的风险,更有可能导致文明层面的崩塌。 这种顾虑并非是毫无缘由。 通过基因技术培育、并且不具备基本政治权利的威兰特人,已经成为了事实上的“奴隶兵”,历史的倒车甚至开到了比繁荣纪元更久远的封建时期的奴隶社会。 这条思路从一开始就是错误的,他们明明有更好的选择。 比如机器人和ai。 然而这一提议则遭到生产部的异议。 没有完善的产业链支撑,生产一台足够可靠的机器人的成本,不是几倍几十倍的问题,而是几何倍的增加。 那昂贵的生产成本和维护成本,都不是如今的“战后重建委员会”能够负担起的。 除非把对各个幸存者聚居地的开支完全砍掉,让包括巨石城在内的幸存者聚居地自生自灭。 而即便是如此,能节省出来的成本,也远远无法满足防务部门对于人力的需求。 更何况,砍掉了各个幸存者聚居地的预算,也就意味着战后重建委员会将失去一个庞大的人力池,无异于饮鸩止渴。 为了安抚技术部与防务部,生产部提出了许多折中的建议。 比如可以赋予威兰特人有限政治权利,比如放开生育权等等,并适当地接纳部分威兰特人进入人联的大家庭,只要他们能在战场上建立卓越的功勋。 至于产量更高的克隆人,没必要将他们的人生限定在炮灰这个职业上,可以允许他们自由地进入工厂或者农田从事资源生产工作。 这种优质的劳动力不只是防务部门需要,生产部门同样需要。 这场会议最终没有讨论出任何结果,反而为之后战后重建委员会的分崩离析埋下了隐患。 三方会议结束的次年,第2171年,也就是废土纪元的42年,学院探索队在西海岸回收的威兰特实验室成为了引燃火药桶的导火索。m.iyIguO.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