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捆刚从河边折的柳枝,这是他们这里上山祭祖的习俗,坟边插柳枝,有驱鬼辟邪,为子孙祈福之意。 顾朝阳一见到他们就开口招呼他们,一行人在院里说话,直到灶房里的李秋芳再次喊他们吃饭才一起进屋。 灶房里顾大伯带着孙子顾邵元坐在桌边,李秋芳和儿媳谷秀竹正在端菜,见他们进来都凑过来拉他们坐下。 两家人热热闹闹地吃完饭,时乐起身帮着一起收拾了碗筷,顾朝朗和顾朝阳一起去后院拿了镰刀、耜,又用竹筐装了香烛纸钱放到院里,一并放进去的还有灌满水的几个水葫芦、柳枝、祭祀的饭食、茶酒等。 等灶房里时乐等人收拾好,一行人带着东西就往后山去。 来到顾朝朗和时乐家门口,两人进去拿上自家祭祀的东西,锁好门,跟着往山上走。 顾朝朗和顾朝阳背着竹筐走在最前面,后面是拿着农具的顾大伯,最后是时乐几人,顾邵元今年虚岁才五岁,走路还好,爬山就不太行了,爬到半路就走不动了,是他娘和时乐、顾清一路拉着抱着上去的。 来到顾家祖坟处,顾大伯带着顾朝朗和顾朝阳一起收拾坟茔周围的杂草枯枝,还有下暴雨时冲刷土壤,让坟头上的泥土掉落凹陷,现在也要添上土补好。 时乐几人则跟着伯母李秋芳把竹筐里的东西 一一收出来,先从祖坟最上方,也就是辈分最长的开始,依次插上柳枝,等顾大伯等人收拾好才开始祭祖。 依然是从最上方开始,依次供奉上饭食、茶酒,然后磕头点香,再将纸钱烧在坟边,走完这一套流程往下一个坟茔去时,留一个人等着纸钱烧尽,再往上头洒一些水,冬日风大,四周枯叶不少,得预防起火。 其中蜡烛只供奉了两堆坟茔,分别是顾朝朗合葬在一起的爷奶和他爹的,是现世人最亲近的长辈。 等祭祖完毕,两家人就坐在一旁的草地上,中间是顾大伯他们刚搭起来的土灶,还堆着一捆干柴,也是刚才拾的,李秋芳用火石点了火,开始热饭。 时乐也把自家竹篮里的吃食端出来放到一旁,等着一会儿复炸后再吃。 李秋芳余光瞥见时乐的动作,嗔怪道:“怎么还做了这么多东西,不是交代你们什么都不用带嘛。” 时乐嘿嘿一笑:“不一样嘛,伯母也尝尝我的手艺。”说完话头一转,“伯母,锅里的馃子快糊了。” 李秋芳连忙用筷子把锅里的馃子夹起来,又接过时乐递过来的酥肉和炸鱼,一一放进锅里。 除了这些,还有肉酱、芥菜、馒头、米饭、腌鱼等,都依次热过,李秋芳才招呼顾大伯三人过来吃饭。 顾邵元还小,大家也不拘着他,时乐还夹了两根酥肉,让他先吃着。 两家人围坐在土灶边,一边烤火一边吃饭,现在才接近申时,大家都不饿,各吃了一些就停下筷子。 吃过饭,顾清带着侄子顾邵元在一旁树林里玩,时乐等人则留在原地收拾东西,等坟茔上点的香烛燃尽,临走时把剩下的水都浇在已经熄灭了的火堆上。 下山路好走,带的东西也少,一行人也不着急回家,一路上说说笑笑、走走停停,酉时过才到家。 李秋芳本想招呼时乐两人今晚也去家里吃饭,最后见他们实在不肯才作罢,两家人在路口分别。 时乐和顾朝朗回屋后先把竹筐里的东西收出来放好,今日带的肉酱几乎没有人动过筷子,鱼块倒是吃完了,酥肉也还剩一些,幸好现在天冷,能摆放好几日也不会变味。 今晚不用做晚饭,时乐把火塘里的火生起来,回屋拿了针线就坐在火塘边做棉鞋,顾朝朗陪着坐了片刻,身上暖起来后就拿上斧子去后院劈柴。 他上山砍柴时多是砍的粗树,有的比灶口还要大,平日里时乐做饭都要先劈好柴才能烧火,之前是不得空,现在闲下来顾朝朗就打算劈一些堆着。 时乐坐在火塘边正在做鞋面,做鞋面不难,有之前用浆糊糊好的麻布鞋面,这是用来坐春秋两季的鞋的,内外两侧再各缝上一层棉布即可。 时乐先做的是顾朝朗的鞋,他选的是石青色的布,鞋面侧边还绣了一簇竹叶。 不过棉鞋的鞋面与其他的不同,需要留一定的开口,方便后续往里塞棉花,棉布剪成两片,用针线把边缘缝合起来,时乐用的是双线,这样线头不容易断。 接下来就是将做好的鞋面缝合到鞋底上,鞋底还是时乐出嫁前他娘和他嫂子帮忙纳的,鞋底很厚,得用上锥子帮忙,针也M.iyiGuo.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