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那咱们怎么办?” “这种事虽不能强求,但我托人给她们留意一下。” 实在不行,那就如同黎春桃那般,寻两个潜力不错的秀才郎。 只要他官职够大,那不怕将来秀才郎翻脸。 除了秀才郎,还有新科进士。 一些书生会专注读书,等考取功名之后再成家,辛知便是如此。 所以,他或许可以从举人里面捡漏。 黎荞心中有了主意,等下午时辛知送黎瑜安回府,他和辛知提起了此事。 辛知之前是在国子监读书,而且辛知一直待在翰林院,认识的未婚举人、秀才比他要多很多。 辛知拍着心口,爽快的应下此事。 顺带还给他说了一下辛家老家那边的水井、沟渠情况。 辛知是个行动派,上次小瑜安说黎菽曾经因为挑水灌溉而磨破肩膀,他当日回家之后,立马就给他爷爷和父亲说起了要在自家田地里多挖井、多修沟渠的事儿。 当年大皇子摔断腿时,盛钧询问在场几人,想知道现场的真实情况,武安侯怕得罪彭皇后,没有说出真相。 盛钧因此厌了辛家。 这一念之差,让武安侯多年来颇受煎熬。 早日后果这般严重,他当年肯定实话实说。 但他不可能再改口,于是他只能把精力放在子孙身上,辛家难得出了个聪明伶俐的辛知,而且辛知考举人时距离大皇子之事也足够久远,因此,辛知成了整个辛家的希望。 只是,辛家把辛知保护的太好,以至于辛知在会试时竟写出了给全部官员降俸的“妙招”,这可把武安侯气的眼前发黑,差点儿晕倒。 好在圣上没计较。 而且这事儿也没走露风声百官不知道,但武安侯对辛知这个小孙子死了大半的心。 自家小孙子没有什么心机,天真烂漫,这种性子在官场上走不远,辛家想靠着辛知重回大盛的权力中心,那还不如指望辛知娶回来一个好娘子或者是好夫郎。 现在,辛知终于有了喜欢的小哥儿,关键这小哥儿还是黎荞的亲外甥。 辛知人欣喜的同时,自是对黎荞、黎瑜安这边很是关注,现在黎荞问起了水井、沟渠之事,小瑜安自己也有那么痛苦悲惨的经历,那辛家肯定要以最快速度办妥此事。 如今辛家在老家的几十万亩耕地,正在热火朝天的打井挖河,而且,整个淮东府一半的木匠都进了辛家专门做龙骨水车。 如今辛家的龙骨水车已经有两千个了! 辛家的行动,黎荞很满意。 如同黎粮在去年冬天时常念叨的,整个冬天不下雪,那今年春肯定缺雨水。 一些勤快的农人,在大年初五就下地浇灌庄稼。 最近盛京外的农人除了浇灌庄稼,就是响应朝廷的号召,前去挖沟渠。 农人最清楚庄稼缺不缺水,如今只需要他们挖了沟渠,那七皇子就给他们配备龙骨水车,这种大好事,不干是傻子。 盛京这边在为抗旱而努力,辛知老家所在的淮东府以及几个皇子码头所在地亦是如此。 甚好。 从去年未入冬时下的那一场雪算起,一整个冬天,盛京这边是一滴雨一片雪都未下,今年八成要有旱灾,现在众人挖的这些沟渠、水车,肯定能让农人的损失降低。 过了两日,黎荞收到了江知县的书信。 郎方府距离盛京实在是太近,黎不矜快马加鞭,一日之内就赶到了郎方府的府城。 因此,江知县的信来的很快。 在信中,江知县再三表示很是欢迎他在郎方府选耕地,并仔细介绍了郎方府六县如今的耕地情况,还说已经开始规划在全府挖沟渠修河之事,若黎荞将耕地选在了郎方府,那今后灌溉定是便利。 江知县为官和明知府一样,虽是知府,但对府下面各个县的情况都很了解。 去年水泥路铺到了郎方府,现在郎方府通向盛京的官道以及几个县城之间的官道都是水泥路,交通很是便利。 等将来黎荞的粮食丰收,那很容易就能运到盛京。 谈完了正事,江知县在信的末尾提到,他小孙子江懋通过了他老家所在省的考试,可进入国子监学习。 江懋下个月便到盛京,他希望江懋能去黎府拜会一番,他想请黎荞这位大盛开国以来唯一一个连中六元的状元郎指点指点他小孙子。 黎荞看完江知县的来信,很是满意,黎不矜前去郎方府时他给江知县写了信,他在信中问江知县若他真把耕地放在郎方府,那今后灌溉庄稼是否便利。 江知县用实际行动回复了他! 他提笔,开始给江知县回信。 当年他科举时江知县助他良多,如今轮到江知县的小孙子走上科举之路,那他自然会尽力相帮。 这江懋才十七岁,但已经是举人了,年少有为啊。M.iYiGUO.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