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婶和坤叔去水田拔秧苗,程石继续去犁昨天剩下的几亩田。远远瞧见她家的水田里已经有了人,走近了才认出是她爹娘兄嫂。 “来了,我们先帮你家把秧插上,等阿石用完牛,你爹把咱家的田犁好了我们再忙自家田里的活儿。”杨母用稻草把秧苗扎成捆扔去一边,跟春婶打了个招呼又弯下腰拔秧苗。 杨柳脱了鞋,卷起裤腿至膝盖,一脚踏进软烂的水田里,拿了把稻草走去她嫂子身边,“嫂子,这两天要辛苦你了啊。” “小妹你喊我一声嫂子就别说这种话,兄弟姊妹间不就是我忙了你来帮一把,你忙了我来搭把手的,什么辛苦不辛苦的,我在家也是要插秧下地的。” 杨家老两口听到这话高兴,这个儿媳妇没娶错。 拔秧苗的人多,一个时辰拔的秧苗够插两亩水田了,杨老汉跟杨大哥挑着扁担把秧苗往犁好的水田里送,坤叔见了也跟着一起。 男人都走了,女人继续弯腰撅腚拔秧苗、打捆,又过了小半时辰,杨柳让春婶先回去做饭,给她娘和嫂子说晌午在她家吃饭。 “春妹子,农忙的时候都累,我知道你是个讲究人,但真少做麻烦菜,焖锅米饭再炖锅杂菜汤就行。”杨母直起身跟春婶说,“我们虽说是娘家人,但都住一个村,一天能见两三回,不用讲究客套。” “那就炖盆鱼,再炒钵豆角肉片,咸鸭蛋一人煮一个,再焖锅米饭。”杨柳说。 “行,我这就回去准备。”春婶撩水洗了洗手,走上田埂在水沟里洗腿上的泥。 有杨家四口人的帮忙,程石犁完田又在村里请了两个手脚麻利的婶子,合起来有十二个人,一天半就把十二亩水田都插上了秧。 天气热了浴桶里养的鱼搁不住了,插完秧杨柳和程石就赶上牛车去镇上卖鱼,小两口打算的是上午去卖鱼,下午回来再去帮杨家插水秧。 三天前才下过雨,镇上不缺卖鱼的,程石赶着牛车去了去年卖鱼的地方,他先去打听了下旁人的卖鱼价。 “如何?”杨柳问。 男人比出三根手指,对自己即将喊出的价钱感到心虚。 “咦?是你,你去年是不是也来卖过鱼?”一个年轻的小阿嫂挎着篮子过来,她踮脚往浴桶里看,“可是跟去年一样的鱼?不如去年的大啊。” “去年的鱼是长了两三年的。”程石解释,他心喜遇到老客,“我家的鱼味道好吧,今年可要再买两条?” “行,买两条,今年什么价?” 程石跟杨柳对视一眼,咬牙道:“三十文一斤。” “啥?”年轻的妇人提高了嗓门。 杨柳也看他,两人路上商量的是五十文一斤。 “三十文一斤。”程石重复一遍,赶在妇人骂娘前麻溜解释:“我家的堰是在山脚,周边种的是果树,水里的鱼吃的是花瓣和草籽,还有山上流水带下来的草药种子,除此之外什么都不喂。” “鱼的味道如何相信阿嫂也清楚,不然不会隔了一年还认出我男人在这儿卖过鱼,我可以说,这个味道的鱼,全镇乃至全县也只有我一家,吃一回念一辈子的。”杨柳暗暗攥着手大放厥词,她不知道她脸红没红,但听了这个价格的客人无一不是板着脸,眼里带了怒气。 议论纷纷,小两口齐齐后退一步,任由来客对桶里的鱼挑挑拣拣,她们不仅挑剔鱼,还挑剔人,杨柳清晰地听到有人骂她跟程石心贪。 挨了场挑拣,鱼没卖出去一条,就连认出程石的年轻阿嫂犹豫再三还是去了别的摊子上买鱼。 小两口见人离开齐齐松口气,程石小声庆幸:“还好没喊五十文一斤。”他怀疑他敢喊五十文一斤都会有人朝他吐唾沫。 之后又有人来问价,不等小两口开口,附近的摊贩就好心告知天价,程石跟杨柳又被人用看疯子的眼神扫视一遍。 “要不要降价?”杨柳小声问。 程石摇头,越是被人怀疑他越是不想降价,“卖不出去咱拉回去自己吃。” 他观察的有一会儿了,来这条街买菜的妇人都穿的是棉麻衣料,稍微好点的应该是大户人家采买的,她们买菜的价格大差不差已经固定了。 “走,我们换个地方。”他拿绳子把浴桶固定在木板车上,赶着牛出了喧闹的集市m.IyIguO.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