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郑招生的状况,从反馈来看还不错,愿意跟着南下的“游士”和老世族子弟不少,还在犹豫的,大多都是郑国本地人,除此之外,像燕国、齐国这种国家的士子,则是有不少已经放弃。 选择了“退学”。 在李专员这里,退学可以,退学费是不行的。 不过显然这帮家伙也并非是在意这点学费的人,集中新郑“求学”,大抵上,也就是一个幌子。 “东,摸底摸得如何了?” 李专员找到了一脸失望的沙东,有些奇怪,“怎么?不行?” “……” 沉默了一会儿,沙东才看着李解:“远不如傅人、郯人。” 顿了顿,沙东内心吐了个槽:垃圾。 要说常规技术,比如说驾车、骑马、舞剑、弓弩、识字……这些“士子”的实力当真是不错,素质绝对高。 可大概是因为乱七八糟混在一起的缘故,彼此之间世仇不少。 拖后腿简直就是常态,简直让沙东叹为观止。 这种货色,跟丘北柳营较量,根本就是死路一条。 “无妨,反正都是要往死里整的,把他们按在地上摩擦,心情也不错啊。” “是!” 打起精神的沙东,还是更原因训练那些文盲,毕竟,他也是从文盲过来的。 这些“士子”,一个个在各自的国家中,也都算是“有头有脸”的,上来就用对付文盲的方式,很大概率是不行的。 再者,沙东还得从中筛选一批人出来。 老板还需要用一批人来管理奴隶、奴工甚至各个大小的农庄,这一批人,是工具人,拿来当蓄电池用的。 剩下的人中,沙东才要摘选一些比较狂但实际比较傻的二逼,给他们上上课,然后老老实实地留在淮中城吃大米。 山西的小米,哪有淮北的大米好吃,对不对? 怎么摩擦那些心高气傲之辈,不是李专员要操心的事情。 最近听人吹箫有点腻歪,李专员就决定顺便做点业余活动,比如说招募一些人才为己用。 新郑的文化人,他是看不上的,你就算学富五车,那也就是九年制义务教育的中下水平。 至于说让他去筛选精英,没那闲工夫,“断屐相迎”这个戏码,郑国人最近也在念叨,就寻思着,这吴国的大傻叉,会不会像迎接上蔡大夫一样,来迎接他们? 李专员表示这帮家伙都是在想桃子吃。 新郑真正让李专员在意的,是本地的匠人,尤其是木匠,相当厉害。 在没有江阴邑那么多种木工工具的条件下,却有着相当发达的木工工艺,只从新郑的宫室繁复程度来看,就知道其中的水平差距。 本地因为几百年前的“工师”传统,匠人行会相对发达,只是随着列国的发展,匠人的地位反而是下降的。 新郑的匠人,自然也不会例外。 不过这一回,李专员打算弄一批新郑匠人南下。 明年的淮中城建设,工程量业务量之大,想想都头皮发麻。 要初步将江阴邑的手工业转移一批过来,前期配套工作,就是个大工程。 比如说养蚕,光新式蚕房的制作,就要占去相当大的一部分劳力。 再比如说水力纺车、水力并线车,同样需要数量可观的木工。 工匠的训练,是个非常枯燥又乏m.iYIguO.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