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郑战争才起了个头,李专员也不觉得现在这点动静,能让周边大国如何精神抖擞,不加点料,怎么可能打成一锅粥。 从春天打到秋天,这才像话嘛。 “首李,淮中城木工厂已经开始试运行。” “噢?这么快。” 江阴邑开始搬迁,很多木工作业都逐渐转移,除了造船厂,剩下的大部分都在往淮中城转移。 实际上造船厂也在转移,此时的淮水,修建造船厂并没有什么问题,而且淮水两岸林地并不少,尤其是大别山和群舒地区,木材资源极其丰富。 英国入贡吴国的重要资源之一,就是“巨木”,这是用作修建巨型建筑,不可或缺的材料。 老妖怪在世的时候,“巨木”只有四种,银杏、水杉、香樟还有榉树。 而这四种树,真正用得上的,只有银杏和榉树,但是大型木料,在老妖怪爷爷还活着的时候,吴国就砍得差不多了,自老妖怪的青少年时代,就是以对外勒索为主,才能获得“巨木”。 “巨木”,在任何时候,都是极为重要的物资。 然而受限于交通运输的条件,很多国家就算有心朝贡,也没有能力把“巨木”运出来,英国算是为数不多有能力也有资源的国家。 此时在淮中城筹备的造船厂,并不在北岸,而是在南岸,原因也就是因为淮南的“巨木”资源,要比淮北多得多。 徐国还存在的时期,淮北像样一点的林地,其实都已经被侵占。 成片的密林,基本不存在,如果有,也只能是某个大贵族的传统狩猎场所。 “装配工培训这么快?” “都是‘白羽氏’‘白甲氏’‘支氏’‘巫氏’为主,另有六人、舒人混杂其中。” 鳄人把装配工的来源说了一通,顿时就一目了然,基本上涵盖了李解现在麾下走狗的重要组成部分。 除了“百沙”之外,鳄人提到的装配工来源地,不是李解小老婆的娘家,就是李解左膀右臂的老家。 别的国家可能木工作业要慢工出细活,但是在江阴邑,这事儿得另外来说。 主要原因就在于工具的普及,一套木工工具,原本属于列国工匠的祖传宝贝,但在江阴邑,只要进了木工厂,匠人随便经手。 哪怕是学徒联手,都有统一规制的木工工具,绝对不会出现标准另类。 至于说刨子、锯子、钻头等等新式工具的应用,对传统匠人的生产效率提升,有着非常显著的效果。 只不过工匠放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技术储备人才,江阴邑的木工可能远不如列国顶级工匠那样花活儿繁多,但有一点,在江阴邑的这套生产流程之下,他们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独轮车现在试生产没有?” “还没有,商君吩咐,先行生产农具。” “唔……也是。” 点了点头,李解一边翻着公函,一边琢磨着卫郑战争的进度可能,要是打成了一锅粥,到时候运力跟不上,这独轮车,就能卖个爽。 至于说技术扩散会不会有什么恶劣结果,这完全都不用去多虑,体制都不一样,工艺技术发挥出来的最终效果,也是大不相同。 淮中城现在最主要的还是缺粮,春耕是重中之重,李解虽然不在淮中城,但是耧车之类的农用工具,一直没有停止生产。 加上犁头、笼头、驾辕的需求量一直居高不下,就算有心想要给卫郑战争拱火,也是有心无力。 产能就那么大,李解不可能随随便便就让不合格的奴工进入相对精细的装配流程。 没有受过培训的文盲,进入了近似流水线的生产作业中,只会产生反效果,拉低生产效率。 把劳力转化为劳动力,本身就是个长期高投入的过程。 再穷不能穷教育,不是因为李专员听多了这样的废话,于是耳朵里长茧。 而是当年他还是工头m.iyIguO.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