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简并反应中。 原子核和电子会被分开,原子核紧挨着叠一块儿,这时候的恒星不叫恒星,叫白矮星。 白矮星靠的是电子简并压对抗引力阻止星体收缩,中子星则是靠中子简并压与坍缩压力进行对抗。 一旦内部简并中子气所产生的张力不能抗衡坍缩压力,星体将进一步坍缩成为黑洞。 接着徐云顿了顿,继续说道: “杨先生,根据我们的元强子模型成果,中子不带电仅仅表示中子作为一个整体是电中性,并不表示中子的任何一部分都不带电。” “正如铁原子也是电中性的,作为一个整体,铁原子也不带电,但是这并不排除铁原子的一部分带正电另一部分带负电。” “加之中子存在磁矩,因此中子星理论上同样存在磁场。” “高速转动的中子星就像是一个高速发电机的转子在切割磁力线,所以在旋转中的中子星……必然会发出电磁脉冲信号。” “至于这些信号的周期和磁场强弱……杨先生,您可以现在就结合我们的元强子算一算,应该很简单的。” 杨振宁闻言,不由微微蹙起了眉头。 徐云的解释倒是还算不难理解,但现在要他计算磁场强弱和信号周期……这他就有些不明白了。 这两个数据有意义吗? 不过正如徐云所说,这两个参数计算起来不算复杂,因此杨振宁犹豫片刻,还是提笔计算了起来。 众所周知。 只要你相信广义相对论在星体方面没有问题,那么星体的结构便可以由tov方程给出: m(r)=∫0r4πr′2p(r′)dr。 一旦你给了另一个初始条件p(0)以及物态方程p(p),就可以通过求解上面的微分方程给出整个星体内部的密度压强等等。 从星体中心向外,在某一个r处,p(r)降到了0,你就可以把这个r解释成中心密度p(0)的星体半径。 虽然这个方程对于极端致密天体的物态并不是非常的清楚,某种意义上来说甚至属于待解决的重大物理问题之一,计算出大致区间还是不难的。 好比后世有一种根据脚长反推身高的公式,这公式准吧还真未必准,但是计算出来的身高区间多少都还符合【人类】的定义——至少不会给你算出个身高三米的巨人…… 加之徐云他们还在元强子模型中加入了原子核结合能半经验公式,因此杨振宁很快将大致数据推导了出来。 不过在即将写下最终得数的时候,杨振宁的笔尖忽然一顿,整个人轻咦了一声: “唔?” 只见他再次将算纸拉到了最开始的地方,然后重新的核算了起来。 十分钟后。 杨振宁的眉头拧得愈发紧凑了,只见他重新拿起话筒,问道: “小徐,根据转动惯量推导……在角动量守恒的基础上,高速旋转的脉冲星周期只有6秒左右?” 徐云嗯了一声: “没错。” 吧嗒—— 话筒对面清晰的传来了一道东西落地的声音,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是杨振宁手中的圆珠笔。 与此同时。 话筒对面的杨振宁亦是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见此情形。m.iYIgUo.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