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随着热气消散。 她把头靠在桶边,尽量不让伤口碰上水,想着这几天趁着有地吃有地睡,先打听打听这里生活怎么样。 等韩厉一走,她就跟刘知县要回卖身契,想办法找点活养活自己。 对了,还要改名字,她可不想顶着杏花过日子。 ** 东阳县衙有三座楼,大堂、二堂和三堂。 大堂审大案,二堂审小案,三堂招待官员审机密案子。 刘知县陪着韩厉往三堂走。他们刚刚审完许老三,留原野在牢房收尾。 韩厉淡道:“监狱用着不顺手。” 刘知县心想,哪的监狱也没你们内牢顺手,那的刑具有多少啊。 但这话他不敢说,只点头哈腰道:“大人说的是,下官以后注意。” “这个案子你怎么看?”韩厉问。 “下官以为,许老三的话可信。”刘知县早有准备,“这个人跟在石主簿身边快两年了,我还算了解,当年他中了秀才,下官亲自与他说过话。平日总喜抬头看人,有几分傲气。他哥却不一样,尽交些亡命之徒。劫杀石主簿一事,确像是许老二能想出来的。那六字血书,应如他所言,混淆视听而已。” 韩厉听完没做评价,又问:“之前那五起血书案,有四起是在临淮省内,大人应该有所耳闻,可有什么想法?” 官做到一定程度总会得罪些人,谁知道那些死者和凶手有什么渊源。 刘全自问当了一辈子老好人,平日断案也都尽量两头兼顾,凶手肯定找不上自己。 他本着能不掺和就不掺和的保命法则,囫囵道:“下官惭愧,不曾亲眼见过,不敢妄加揣测。” 对这种遇事就往外推的人,韩厉见得多了,他貌似不在意,却问:“那淮安知府赵至衍,大人总该见过吧。” 赵至衍两周前死于府衙自己房中,一剑穿心。身旁留有六字血书。 他是血书案件中第二个死者,也是官位最高的一个。这人平日顾着敛财,名声很差,正是他的死,使得血书一事在百姓中口口相传,引起皇上注意。 东阳县地处淮安地界,淮安知府赵至衍是刘全顶头上司,他不可能没见过。 韩厉明知故问,已是对刘全的态度不满。 刘全岂有听不出来的道理,他赶紧端正身体,答道:“赵大人为人刚正,爱民如子,下官对其甚为敬佩。赵大人之死,实乃淮安百姓之悲。” 韩厉似笑非笑地瞅着他,末了阴阳怪气道:“怎么刘大人所见,与我所闻不太一样……也是,总要顾全死者颜面。” 刘全额头冷汗顿时冒了出来。 他只想太太平平地把这尊神送走,不想表现出任何政治立场,事实上,他也是靠这个本事才能平平安安当了半辈子知县。 韩厉不与他多说,又问:“石主簿上京述职,是向何人述职?” 刘全刚被韩厉提醒了一把,这会不敢再敷衍,忙道:“此事下官确实不知,不敢乱说。只不过,上京述职这事来的很突然,按理应先到县衙,再由下官代为传达,可直到现下,都没接到任何消息。” 韩厉道:“将将三月,上京述的什么职。” “我也奇怪多日了。”刘全应道。 他本就对此事多有不满,觉得石主簿故意跳过他与上面联系,是怕自己分了好处。 不过念及石主簿已死,他那中庸之道又冒了出来,说上一句不好,总要再加上一句好。 “下官虽困惑,却没多想,只因石主簿一向好交,保不齐曾与某位大人有过交谈,被人赏识。”他又道:“石主簿平日往来文书皆由许秀才负责,他应该最为了解,可惜这人不中用,刑具才上就晕了过去。” 韩厉道:“今日已经晚了,晕便晕了,明日便不让他晕了。” 刘知县擦汗,早闻炎武司刑罚奇诡多样,这晕不晕的,居然还能由人力来掌控。 两人说话间,就到了三堂。 刘知县请韩厉上座。有衙役进前,递上一份清单。 “石主簿遗物已清点完毕,请大人过目。” 刘知县接过,交与韩厉。 韩厉快速扫了一遍,问:“怎么没有那个叫杏花的丫鬟卖身契?” 衙役道:“卖身契一共两份,是从石夫人遗物中搜到的。两名丫鬟分别叫菊花和梅花,是石夫人从娘家带出来的。另有两仆卫是雇工关系,并没有卖身契。” 刘知县问:“不曾有遗漏?” “大人亲自吩咐,小的们不敢轻心。”衙役道,“或许杏花并非卖身到府。” 韩厉看向刘全。 刘全皱眉一想,道:“这般想来,石主簿待她确实与一般丫鬟不同。” “怎地不同?”韩厉问。m.iyigUo.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