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国千娇

十国千娇 第264节


    郭绍听罢,目光从王朴、王溥、李处耘脸上掠过,停留在魏仁溥脸上,问道:“魏副使是何态度?”

    魏仁溥道:“臣与王使君在枢密院共事,也曾谈论过此事,臣附议王使君的主张。”

    郭绍当下便道:“在这里商议的四个大臣,三人都赞成让李筠移镇,那便如此决定了!若是李筠不接受恩典,再用兵不迟。”

    其实决策权根本就在郭绍一人手里,他心里的倾向才能拍板。不过他并没有说谁对谁错,只谈人数。郭绍心里想的是,一个决策支持的大臣越多,执行起来也越顺利。

    几个人一起拜道:“陛下英明。”

    这时王朴又道:“我还有话进言。”

    郭绍立刻鼓励道:“王使君有什么话,直说无妨。”

    王朴道:“太后乃先帝之后,在官家登基后,却不能再称太后了。臣上奏,请上尊号。”

    郭绍心下立刻赞成,当然要给金盏比较尊崇的名位。王朴此人很有头脑,早就明白郭绍和太后之间彼此信任,否则也不敢随便上奏这样的事……

    王朴一提出来,其他人立刻附议,纷纷赞太后有功于国家,又多么高贵尊崇云云。

    郭绍问:“什么样的尊号,如何称呼?”

    王溥道:“官家与先帝是平辈,您给的尊号要称某某皇后。”

    皇后……郭绍顿时觉得挺喜欢这个称呼的,反正比叫太后顺耳。他便看向王朴道:“王使君可有建议?”

    王朴道:“陛下想个尊号比较妥当,只是最好不能叫‘宣德皇后’这等年号为名,会显得疏远。”

    郭绍琢磨了好一会儿,一拍大腿道:“镇国皇后,如何?”

    众人顿时愣了一下,郭绍见状说道:“名字太俗?”

    魏仁浦道:“镇国乃使国家安定,正是恰当。”

    郭绍听罢大受鼓舞,当下又兴致勃勃地说:“年号也该改一改了,明年初就开始使用……叫正统如何?”

    李处耘道:“唐朝末年以来,中原纷乱,今陛下有一统天下,匡正大势之志,正统年号亦甚恰当也。”

    王溥和王朴二人却是面面相觑。

    第四百九十八章 从容与琐碎

    王朴提出年号不妥,他临时说了一个,郭绍却嫌文绉绉的难懂。王朴便说道:“最近有官员上书此事,官家可挑选出合适的年号。”郭绍看向御案,又有一叠奏章……但他没看,连昨天的也没看。

    “太后”的尊号,倒是没人提出异议。大伙儿似乎并不嫌名号俗不俗,只考虑是否合适……但郭绍也明白,以自己那点文采水平,临时拍脑袋想出来的名号不是那么好听。

    商量了一阵,郭绍又叫宰相王溥尽快整理出一份大周的官吏体系名目上来,要求有所有官署、官吏的名称以及都是干什么的。

    ……大臣们离开了金祥殿。郭绍坐在御案前看着面前一本本的奏章,里面全是密密麻麻没有标点的字;身后的后室内,还有他自己贴的许许多多的人名,以及那些人的卷宗档案。而且登基大典快要到了,许多事都要限期决策。

    他已在古代呆了好几年,看得懂书面文章,只需要时间和耐心。但郭绍以自己的经验直觉,不能这么干。

    他又枯坐了大概一刻时间,心里琢磨了一些事儿……明朝亡国之君崇祯帝,面临的是一个难以收拾的烂摊子,他很勤奋,但事必躬亲用心地监督,一个人再忙也做不了多少事的。另一个做事方法相反的明朝皇帝是嘉靖,这人花大量的时间修炼道术玩女人,却把官员们玩得团团转;嘉靖帝能御人,却无法具体地掌控帝国事务的细节,并且给党争埋下了祸根,国家在他手里的运行状况不能算好。

    郭绍以前世的思维习惯看待问题,仍旧觉得要从细节上掌控一个庞大大物,因为任何一件东西都是由粒子和粒子之间的关系组成的。很多勤奋却有心无力的人,问题是没有计划、条理、轻重、方法。

    ?m.IYIGuO.nEt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章 十国千娇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