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机,向蒙古贵族宣传儒家的治国平天下理论。忽必烈对此也很感兴趣,于是他进一步询问:“佛法中有安天下之法否?”海云则乘机建议他“求天下大贤碛儒,问以古今治乱兴亡之事”3。在与刘秉忠接触后,忽必烈受到了更多儒家思想的熏陶,对此兴趣更浓,所以当海云南归时,刘秉忠被留在拖雷兀鲁思数年。这期间,他的主张对忽必烈的影响逐渐深化,所以当他奔父丧南归时,王府赐金百两为葬具,遣使送往邢州,一俟服除,立即被再次召至和林。于是刘秉忠开始具体地系统地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从典章、礼乐、法度,纲常等方面,全面地阐述了儒家的治国思想,并指出了当时存在的种种弊端和解决办法。 忽必烈此时,云中怀仁人赵璧也因通晓蒙古语被召至蕃邸,以儒书教授蒙古学生,他“以国语释《论语》、《大学》、《中庸》、《孟子诸书而教授焉。然后贵近之从公学者,始知圣贤修己治人之方”。他又泽《大学衍义》,时时于马上为忽必烈讲说4。 通过刘秉忠,赵璧的讲解,忽必烈对中原历代统治者的统治方法有了初步了解,他“好访问前代帝王事迹,闻唐文皇为秦王时,广延四方文学之士,讲论治道,终致太平,喜而慕焉”5。自甲辰(1244,太宗后乃马真氏三年)始,他开始“延藩府旧臣及四方文学之士,问以治道”6。 通过刘秉忠、赵璧等的介绍、推荐,他开始留心中原事务和搜罗、召见中原人物。甲辰,金末状元王鹗被召,并倍受尊重,“朝夕接见,问对非一”。王鹗“进讲《孝经》、《书》、《易》,及齐家治国之道,古今事物之变”。忽必烈开始萌生了以汉法治理国家的意图,他对王鹗说:“我虽未能尽行汝言,安知异日不能行之耶!”7元定宗贵由二年(1247);冀宁交城人张德辉、顺德沙河人张文谦、通州潞县人李德辉又分别被召。这时,忽必烈的问题就提得更为具体、更为深入和更有针对性了,重点集中在“延访圣贤道德之奥,修身治国之方,古今治乱之由”。他问张德辉:孔子没已久,今其性安在?”“或云辽以释亡,金以儒亡,有诸?”“祖宗法度具在,而未设施者甚多,将若之何?”“农家劳作,何衣食之不赡?”“孔子庙食之礼何居?”“今之典兵与宰民者为害孰甚?”并询问解决办法。张德辉对答则“详明切直,多所开悟”8。于是奉旨兴学,会生徒,行祀礼,重振文风。行前’又陈敦孝友、择人才、察下情、贵兼听、亲君子、信赏罚、节财用等先务七事。 张文谦以“占对称旨,擢置侍从之列,命司王府教令笺奏,日见信任”9。李德辉也被留在王府教授诸王子。上述诸人除为忽必烈讲解儒家治国思想外,还向他推荐了大批中原耆儒硕德。刘秉忠推荐张耕、刘肃、王恂等,张德辉也推荐了魏瑶、元好问、李冶、白文举、郑显之、赵元德、李进之、高鸣、李磐、李涛等二十余人,李德辉推荐了既懂铜人针法又习伊洛之学的窦默。于是“弓旌之招,蒲轮所迓,耆儒硕德,奇才异能之士,茅拔茹连,致无虚月”10己酉(元定宗皇后海迷失执政元年,1249),召窦默,默既至,首以三纲五常为言,并强调伟王之学,贵正心诚意。当被问及“今之明治道者为谁时”,则以姚枢对。于是,第二年(海迷失二年,庚戌,1250),遣赵璧召姚枢。姚枢为营州柳城人,后迁居洛阳。太宗四年来归,曾为燕京行台郎中。因不满于行台长官牙剌瓦赤“惟事货赂”和诸侯“竞相掊克入媚”,辞官隐居辉州,潜心研究程朱理学。姚枢以忽必烈能“虚己受言,可大有为,乃尽其平生所学,为书数千百言,首以二帝三王为学之本,为治之叙,与治国平天下之大经,汇为八目,曰:修身,力学,尊贤,亲亲,畏天,爱民,好善,远佞。次及救时之弊,为条三十”。大致为立省部、辟才行、举隐遗、慎铨选、汰职员、班俸禄、定法律、审刑狱、设监司、明黜陟、阁征敛、简驿传、修学校、崇经术、旌节孝、重农桑宽赋税、省徭役、禁游惰、肃军政、周匮乏、恤鳏寡、布屯田、通漕运、倚债负、广储蓄、复常平、立平准、却利便、杜告讦等。每项下又细陈实施办法,“本末兼该,细大不遗”。忽必烈十分赞赏,遇事多征询其意见,并令其教授世子真金经学。 同年,召邢州人马亨、弘州顺圣人魏瑶。瑶条陈便宜三十余事,举名士六十余人。这样,在宪宗蒙哥即位前,拖雷兀鲁思已经搜罗了一大批才俊之士,在他们的介绍和影响下,忽必烈对汉地情况有了较多的了解。依靠汉地人才、以汉法治理中原的想法也逐渐形成,对以儒治国寄予了很大希望。因此,蒙哥即位后,在考虑国事安排时,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交与他去处理,忽必烈遂离开漠北进驻漠南爪忽都(扎忽都,即金北边部族居住地区)之地,开府于金莲川(又名曷里浒川,地当今内蒙古正蓝旗闪电河一滦河上游,以盛产金莲花得名),作为大汗在m.IyiguO.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