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她就时不时的看向自己,有的时候还是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 为什么啊? 难道她知道以前崔家想要和自己结亲,让自己娶崔秀才的女儿崔玲的事了?可是不应该啊,这件事只有娘和崔娘子知道,可娘是肯定不会和二丫说的。 那就是崔娘子? 不不不,崔娘子就更不会了,她是一个讲究规矩的人,来家里的时候都会特地避开自己。而在崔娘子的眼里,娘才是当家太太,二丫虽然是自己的娘子,可是以前的身份只是一个捕快的娘子,还不够格和她说话。 那到底是为什么? 陶砚百思不得其解,夜里睡觉的时候都睁着一只眼睛,时刻想着二丫若是突然问起崔玲的事自己要如何解释,这让他第二天醒来的时候直打哈欠。 “你这是怎么了?” 丁氏看看陶砚,又看看柳二丫,“你昨晚做贼去了啊?” 陶砚又打了一个哈欠,随口道:“娘,我就是没睡好,想着衙门里的事呢。”他把自己的碗递给柳二丫,“二丫,我想再吃一碗。” 柳二丫不疑有他,去厨房再给他煮了一碗面。 而这个时候,陶砚就趁机小声地对他娘道:“娘,崔家之前想和我们家结亲的事,你可别让二丫知道了啊。” “我可是一直没答应过的。” 丁氏疑惑,“什么结亲的事?”她怎么不记得崔家什么时候有和自家商量两家结亲的事,陶砚之前是说过几门亲事,但没有崔家啊。 陶砚小声地说了句‘崔玲’。 丁氏恍然,“你说崔玲啊,那是你才十五岁的时候,当时她不过十岁出头,有一回跟着她娘来了我们家,也不知怎么的看上了你。后来崔娘子便试探了几句,不过娘嫌她年纪太小,而且崔家也不好相与,便推了。” “你放心,娘不会和二丫说的。” 丁氏自己是不喜欢崔家的,也不想和对方做亲家,每次和崔娘子说话,她都会想起一些在唐家的旧事来,好一阵不自在。她知道若是崔玲真的进了自家的门,那家里的日子定不会像现在这样。 更别说崔玲还是庶出。 陶砚这才放下心来,吃过柳二丫给他煮的第二碗面,就打着饱嗝,骑马去上衙了。等到了衙门不久,就有人来报案,说自家丢了孩子。 于是他又派人去查。 而在陶家,吃过饭后又休息了大半个时辰,丁氏便对柳二丫道:“二丫,我去一趟后头,和陶娘子商量一下他们家搬出去的事。” “你就在家里陪蓁蓁吧,响午也不用做饭了,等下我回来的时候,顺带让外头的饭馆送几个菜来,今日我们吃顿好的。” “对了,还有一件事。” 丁氏走到门口又回来了,“我早上的时候托石嫂子去找了人牙子,让她今天过来一趟,若是她来了我没在,你就跟她说一下家里要买下人的事。我想着买三个就够了,一个小丫头照顾蓁蓁,一个小子跟着陶砚跑腿,再买一个做粗活的。” “我们家人少,下人也不好太多。” “免得奴大欺主。” “你先跟人牙子说一声,让她预备着,过些日子再给我们送来。” 柳二丫抱着女儿送她出门,“知道了,娘。”她颠了颠女儿,柔声说道:“蓁蓁,你奶要出门了,你要说什么呀?” 陶蓁张口,“奶,糖!” 丁氏和柳二丫都笑了起来,柳二丫捏着她的小鼻子,“又想要吃糖,天天喊着吃糖,真该让你爹给你起名叫甜甜才好。” 陶蓁年纪小,还听不出她娘话里带着嫌弃的意思,听到娘亲说甜她顿时就扬起笑脸附和,“甜!”说了一句还不够,又喊了一句,“糖,甜!” 丁氏眉开眼笑,“是是是,奶待会儿就给我们蓁蓁带甜甜的糖回来。二丫你别送了,我待会儿就回来。” 丁氏走后不久,得到消息的人牙子就来了。m.IYiGUO.nEt